帶電作業的行家裡手
——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宮衍平
2016年05月11日11:33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簡單的事情重復做就能成專家,重復的事情認真做就會是贏家。”這是國網江蘇南京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室輸電帶電作業班班長、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南京市勞動模范宮衍平的座右銘。他帶領隻有12個人的班組,承擔著南京全部220千伏及以下輸電線路帶電檢修和500千伏輸電通道運維任務,為確保南京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默默奉獻著。
勤奮的“后進生”
1987年,高中畢業兩年的宮衍平,通過南京供電公司招工考試,成了線路班的一員。
“動作又笨又慢。”初次爬塔后,宮衍平給師傅王新凌留下了這樣的印象。於是,他被安排做收拾工具、絕緣子測零等簡單活兒,給師傅打了3個月的下手。
為了顛覆師傅的印象,宮衍平決定給自己“開小灶”。每天下班后,帶著兩塊三角板去訓練場獨自練習,星期天也都泡在那裡。
“一開始隻會用死力氣,手肘磨破了皮,大腿長時間夾緊電杆也酸得要命。”兩個月時間,宮衍平的兩條褲子和幾雙鞋都被磨壞了,手上磨出了厚厚的繭子,但他也終於成功甩掉了“后進生”的帽子:等電位修補導線,同年進單位的師兄弟在線上一次拽一根預絞絲上去,他能同時拽兩根﹔線路消缺,他隻用別人三分之二的時間就能順利完成……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0年,入職滿3年的宮衍平獲得了三級工資格,成了公司帶電作業班的一員。為了更好地鍛煉自己,每次現場操作宮衍平都盡可能多做些。不僅如此,每天下班后他都會將工作仔細梳理,牢記各類帶電作業制度、規范、操作技巧。
“帶電作業看似復雜,其實就是熟能生巧,記住每個步驟,就能得心應手。”宮衍平說。
1991年,26歲的宮衍平第一次擔任工作負責人,指揮更換變壓器,他利用休息時間,提前到現場熟悉地形,把變壓器的進線、出線圖畫在了筆記本上,果不其然,現場指揮更換時從容不迫。宮衍平有本自編的“武林秘籍”,上面記錄著所轄區域的電網結構、走向線路、薄弱環節以及各條線路、設備的故障特征和應對措施等內容。如今,這本秘籍已經更新到第四本。
徒弟洪露——南京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室帶電作業班員替宮衍平算過一筆賬:從業29年,師傅至少爬過4萬基塔,按照平均每基30米高度測算,相當於登上珠穆朗瑪峰136次。
作為江蘇省內開展500千伏和220千伏長江大跨越輸電線路帶電檢修第一人,宮衍平已參加長江大跨越帶電檢修達1500余次。
29年間,南京電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宮衍平也終於從站在塔下給師傅打雜的毛小伙兒蛻變成了國家電網公司技能專家、南京市有突出貢獻高級技師、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專業領軍人才。
執著的“大贏家”
電網的飛速發展,帶來了新材料的廣泛應用。2011年初,耐熱導線逐漸普及,此類導線最高運行溫度可達到240℃。然而國內外帶電作業現行標准均是按照導線最高運行溫度80℃的要求制定,在此類耐熱導線輸電線路上開展帶電作業,並沒有合適的工器具,唯有停電消缺。
“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耐熱。”作為“勞模創新工作室”領頭羊,宮衍平琢磨著,如何安全、方便、快捷地在耐熱導線上操作?
一次,宮衍平在看電視新聞時,注意到消防戰士沖進火場滅火的畫面,立馬冒出了一個想法:消防衣可以耐得住耐熱導線的高溫嗎?
第二天,宮衍平就急忙托朋友去消防局一探究竟。了解后,他發現消防服的成本過高,且分量過重,不利於開展帶電作業。他又琢磨起來:煉鋼工人的煉鋼服行嗎?隨即,利用業余時間,他輾轉去了30公裡外的南鋼及25公裡外的梅山煉鋼廠,仍然一無所獲。
但他沒有死心,在上網搜尋各種資料的同時,和制作煉鋼服的廠家保持著聯系,最終在廠家幫助下發現了適合在耐熱導線上帶電作業的隔熱氈和隔熱皮革。
然而,找到合適的材料遠遠不夠。宮衍平又自己動手,畫了不下千張的圖紙,反復和廠家商討、試驗……歷經近3年時間,成功研制出了耐熱導線帶電作業專用屏蔽服及工器具。
“做這一切就是想給南京電網、給班組的兄弟們和自己多一份安全保障。”宮衍平說。
該套工器具的成功研制,避免了耐熱導線消缺時的停電,減少了電量損失。經測算,每年南京電網因此直接減少經濟損失達100余萬元。與此同時,為了規范耐熱導線的帶電作業,宮衍平還根據實踐經驗編寫了《耐熱導線帶電作業技術導則》,成為企業標准,在省內大力推廣。如今,該成果共申報國家專利11項,已獲2項發明和8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還獲得江蘇省電力公司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全國能源化學系統優秀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獎等多個獎項,並在湖北、上海等省級電網推廣應用,經濟和社會效益巨大。
宮衍平工作中的創新並沒有就此止步。目前,他投入到更換單片絕緣子可拆換型卡具的研制中,“每次更換有缺陷的絕緣子需要帶的卡具型號較多,作業人員長時間處於帶電狀態,危險系數較高,所以我想研發一個通用工具,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宮衍平說。
細心的“宮教頭”
2000年,宮衍平成為帶電作業班班長。自己做和帶著別人做是兩回事,細心、耐心地傳幫帶,讓班組成員共同進步,宮衍平有了新的角色。“隨著電網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近幾年新進班組的大學生較多。如何在短時間內讓年輕人扛起重任,成了我必須攻克的一個難題。”宮衍平說。
為了在最短時間內讓新進大學生取得帶電作業許可証,宮衍平當起了老師和陪練,班組成員都親切地稱他“宮教頭”。
2008年10月,從東北電力大學畢業的巴東想進入帶電作業班。“那時我在實訓基地練習更換耐張單片絕緣子,做好安全措施后,宮師傅陪著我一起上塔。他帶著絕緣棒,我的手法不正確,他就戳我一下,全程也不說話,特別嚴肅。” 巴東想說,下塔后,宮衍平和顏悅色地安慰他,凡事都有循序漸進的過程,實踐經驗少,多練練就知道了,以后訓練還會陪著他。第二年6月,巴東想順利通過帶電作業取証考試。
多年來,隻要有新進員工,宮衍平都會拿著自己的絕緣棒陪著他們一起上塔訓練。
3年前,宮衍平接受了頸椎手術,更換了兩節頸椎骨,不能上塔了,但每當有任務,他一定會出現在塔下,作為工作負責人,現場組織、指揮作業。
“師傅最讓我佩服的地方就是他的細心。班長工作看似簡單,每天安排工作就行,其實裡面有很大的門道。”洪露說,剛進班組的時候,宮衍平把台賬交給了他,起初洪露以為是自己年輕,電腦比老師傅玩得轉。后來才知道,宮衍平讓他處理台賬,是為了讓他系統梳理每天的工作,這樣能更快熟悉電網設備,對所轄線路也了解更充分,“師傅不會避重就輕,起初他安排你擅長的,增強自信心。一段時間后,他會為我們‘私人定制’,讓我們去涉足弱項,提升技能水平。”
如今,宮衍平還建立了班組微信群,讓大家一起探討日常工作中遇到問題、難點,他也會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多年的工作經驗。“宮教頭”的一系列付出已有了豐碩的回報,班組已成功培養出1名高級技師,3名“雙師”,2名工程師﹔連續29年無違章作業、無人身輕傷事故、無人員責任事故。(章岑)
(責編:閆妍、秦華) |
相關專題 |
· 熱點專題 |
全總要聞
- 全國已建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7.8萬個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推…
- 把保障職工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 積極做好防汛救災…
- 《中國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十四五”發展規劃》單行…
- 全總緊急撥款200萬元慰問河南受災職工
- 凝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磅礡力量 譜寫…
- 2021年全國勞模療休養活動啟動
- 中國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十四五”發展規劃
- 推動“十四五”時期工會工作高質量發展
-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為黨的工運事業矢志奮斗
全總發布會
- 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新時期工人黨員代表與中外記者見…
- 2021年“五一”新聞發布會
- “中國海員工會成立100周年”主題新聞發布會
- 國新辦就“崗位成才、奮斗圓夢”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
- 全總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