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熱點專題>>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多方評論

“工匠精神”注入蓉城大地

2016年06月08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圖為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師生們正在進行飛機維修操作。

資料圖片

圖為部分瓷胎竹編工藝品展示。 柴逸扉攝

2016年5月,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代表隊參加由中航工業基礎技術研究院、中國航空學會等共同主辦,美國波音公司、中航復合材料有限責任公司贊助支持的第八屆超輕復合材料制造學生競賽,戰勝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多所名校,力壓群雄,勇奪此次大賽機翼組、天然纖維橋梁組、碳纖維橋梁組全部賽項的冠軍。

令人矚目的成績背后,往往是不尋常的付出與執著。對於這些從事技能工作的選手來說,這正是一種對工匠精神的堅守。事實上,在蓉城大地,工匠精神早已注入各行各業,不論是高端制造,還是傳統手工藝,許多從業者都對自己的工作保持敬畏之心,不斷探索,精益求精。成都的大師和高級技能人才正不斷涌現。

精湛水平令人折服

做工精致的茶壺、瓷杯,被竹絲纏繞“絲絲入扣”,這種手藝就是瓷胎竹編,也叫竹絲扣瓷。在成都邛崍的平樂古鎮,有萬畝高竹,也就有了林立的竹編作坊,有了代代相傳的手藝人。這一始於清朝的竹編手藝,取材之精嚴,百斤原竹隻抽絲八兩﹔工藝之繁雜,十幾道工序全憑一雙巧手。

如今,這門“絕活”傳到了游偉手中,這位在成都平樂鎮土生土長的瓷胎竹編大師,布滿老繭的雙手是這20年的磨礪留下的印記。而這雙巧手,不僅讓竹編工藝隨著時代演變精進,也撐起了平樂瓷胎竹編技藝的代際傳承。

“一根合適的竹子,我們隻選中段最長的兩三節來拉絲。”在游偉的介紹中,這樣的竹絲才能細如發絲,便於編織,而這些竹絲都要靠手藝人用排針順著篾片一根一根的抽出來。同時,在抽絲之前,一根慈竹還要經過刮青、鋸節、破片、烤色、定色、刮片、沖刀等十幾道繁瑣工序,才能抽出保証粗細韌度均勻的竹絲。

傳統工藝的傳承需要精湛技藝,現代高端制造的發展同樣離不開高超的技能水平。在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航空維修工程系的實訓基地,記者看到架子上擺滿了用超輕復合材料制作的機翼模型。

據在場老師介紹,這些由學生制作的碳纖維機翼模型看似不起眼,卻非常考驗制作者的設計和手工工藝。比如去年在美國巴爾的摩市舉辦的2015國際大學生超輕復合材料橋梁競賽中,該校制作的碳纖維工字梁,僅重482克,卻承受起了5噸的重量,擊敗東京大學、華盛頓大學等眾多世界名校,獲得比賽冠軍。

“碳纖維工字梁的承重結構,就是用這種‘紙’一層一層鋪疊而成。說來簡單的鋪疊,需要講究每一層紋理的排列,任何一點變化都會對模型的承壓性帶來不小的影響。這種特性也意味著,成品無法像金屬一樣通過打磨來進行完善,一步錯,出來的就是廢品。”

堅毅執著默默付出

萬丈高樓平地起,精深學問從頭來。工匠的出色技能不是憑空獲得,而是靠執著與堅毅來一步一腳印地實現。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航空維修工程系副主任何先定告訴記者,自己的學生在從事復合材料的制作時,都需要夜以繼日地參與。從構思到選材、制作、檢測,前后這一過程需要反復七八十次。為了做好模型,許多學生幾乎把所有的課外時間都獻給了實驗室。老師們也很有責任心,願意用課余時間陪學生一起討論、練習。

在航空制造工程系,該系系主任鄭金輝為記者打開了工具庫房的門。在這裡,各種型號的工具都編上碼,整整齊齊地排列在架子上。同樣一種類型的刀頭,就能以1.5、1.0、0.8微米來區分型號。甚至有的工具必須按期送檢,一旦過期便不能在生產中使用。

“這台機器是用來檢測飛機發動機葉片是否合格。看起來所有的過程都是一根指針緩緩移動觸碰葉片來獲取數據,但這裡的門道卻是肉眼所不能及的。”在機器旁,航空制造工程系學生李楊剛告訴記者,這台機器是在完成編程並設置參數后運行的,一旦參數值出現偏差,那麼指針移向被檢測葉片的速度、力度、方向都會不同,提取的數據也會有誤差。“學習操作這台機器我大約花了一年時間,不過也只是剛入門,未來需要進一步鑽研。”

同樣,在成都邛崍平樂古鎮的百年老街上,游偉用手中的工具刀削著竹絲、並把它們裁成不同粗細不同長度,分置在各個器皿中。20多年來,他就坐在這臨街的店面裡心無旁騖、氣定神閑地做著這個工作,並不斷鑽研技藝。

“這是一個細致活,馬虎不得。”據游偉介紹,通常一個高90厘米的瓷胎竹編花瓶需要的工期需要20天,即使一個高30厘米的花瓶也需要2天時間。傳統工藝需要長時間坐冷板凳,正因為如此,許多原先從事這項工作的人一一離開,而游偉一直在堅持,並成為了這一領域的大師,甚至超過了自己的師傅。

技術能人不斷顯現

“擬用2年左右的時間,努力形成技能人才隊伍規模擴大、結構明顯優化、綜合素質顯著提高、服務經濟發展作用增強的新格局,為西部地區乃至全國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提供科學、務實、可借鑒的實踐經驗。到2017年,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80萬人,高技能人才佔技能勞動者比例達到27%……”

在《國家技能振興綜合示范區暨國家技能城市創建試點——“技能成都”建設方案》中,培養高精尖的技能型人才成為成都關注的重點。

事實上,成都在培養工匠型人才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並取得豐碩成果。截至2015年12月,成都市建成國家級和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8個、國家級和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8個,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16個、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9個。

據統計,2015年前三季度,成都鑒定合格核發初級証書29749本、中級証書92492本、高級証書44749本。全市已建立213個職業技能鑒定所(站),年均為20萬勞動者開展職業資格等級鑒定﹔培養技師約3610人,高級技師約880人。

技術人才不只是在資格認定中凸顯,也在各大賽場上展現。2015年8月16日,在巴西聖保羅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上,來自中航工業成飛公司的25歲設計員玉海龍率隊在“制造團隊挑戰賽”競賽項目中奪得金牌,助力我國創造了參加該項賽事以來的最佳成績,並實現了金牌零的突破。此外,在其他多場國內外的專業技能競賽中,成都的選手們也都秀出精彩表現,展現出非凡的工匠精神。(記者 柴逸扉)

(責編:閆妍、秦華)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