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勞模風採

【身邊的大國工匠】麥克風背后的聲音“使者”

韓韞超

2016年07月08日10:44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在北京第七九七音響股份有限公司位於密雲的傳聲器制造車間裡,質檢員王秋紅為記者演示了一個話筒的誕生過程——

熟練地拿起焊錫,在線路板上輕輕一點,然后將焊接好的線路板裝到支架上,組成放大器,對放大器進行放大倍數的測試后,將音頭固定在支架上方,焊好音頭線,裝上頭罩。接下來對產品進行性能檢測,用DAAS測試系統對產品的靈敏度、頻響、指向性進行檢測,用噪聲測試系統對產品進行噪聲檢測,最后通過對話筒喊話判斷話筒的正反相位,各項測試指標合格后,給產品裝上外殼,進行產品的最終檢測。

14年來,這樣的程序她重復了無數次,確保送到客戶手中的話筒都能有最完美的發音。就是這樣一份平凡的工作,讓王秋紅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成為聲音的“使者”。

“把問題截留在生產環節”

“6月5日,15:30,PGA181,組裝半成品,抽檢合格﹔X2V焊線路板,抽檢合格”——作為傳聲器制造班組的一名巡檢員,王秋紅每天都要對產品的外觀、性能、包裝進行巡檢,並填寫相應的巡檢記錄。

線路板上焊接點的大小位置是否合適、產品的噪音和靈敏度是否在正常的范圍內、外觀是否有劃痕、包裝盒上的序列號標簽是否貼對了位置……話筒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王秋紅都要嚴格進行“挑刺”。

傳聲器的誕生需要經歷進料檢驗、過程檢驗、出廠檢驗三道關卡,其中,隻有過程檢驗是對所有產品進行全部檢驗,其他環節均為抽驗。

王秋紅所在的制造部,正是把控產品組裝過程中檢驗關口的重要陣地。“我們的工作就是努力將問題截留在生產環節,隻有這樣,才能拍著胸脯讓客‘放心’,真正保証出廠產品的合格率。”

在例行的巡檢工作外,王秋紅還會幫助車間裡的年輕同事進行質量分析、解決質量問題。“現在流水線上的組裝和檢測人員,很多都是20多歲的年輕人,我們其實沒有嚴格的師徒關系,就是口耳相傳、隨時交流。”現在的王秋紅已經是車間裡的“大姐大”,耐心解釋、細心叮囑,她每天要進行很多次。

從“菜鳥”成為質檢高手

從最初的一名傳聲器組裝工,成長為質檢高手,從焊接、組裝到調配、測試,王秋紅將重復做到了極致。僅有重復還不夠,她清晰地記得與傳聲器相伴的日子裡,那些扑面而來的困難和挑戰,那些讓自己得到歷練和提升的時光。

2002年,19歲的王秋紅進入這個行業。起初幾年裡,她覺得自己就是隻“菜鳥”,一有時間和機會,就主動向車間的老師傅們討教技藝。焊接時如何手眼並用、善用巧勁兒﹔組裝零件時如何能既保証速度,又不在外殼上留下劃痕……幾年下來,勤觀察、多提問、常總結的她很快就熟練掌握了“基本功”。

得到公司領導和同事的認可后,王秋紅開始被安排接觸一些剛投產的新產品。這讓她興奮無比,通過這些機會,她掌握了不同類型產品的性能特點和測試手段,在成千上萬的產品質量檢測和分析中,練就了“耳聰目明”的過人本領。

2012年9月,距離中共十八大開幕隻有一個多月,王秋紅所在的車間接到了生產“十八大”特供產品CR9118G音響制品的特殊任務。因為是新開發的產品,王秋紅就先組裝了幾套,感知熟悉產品結構和性能,為其他員工總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議。

就在產品生產接近尾聲時,整機檢測中出現了喊話時時通時時不通的現象。一籌莫展之下,王秋紅通過自己的細致觀察琢磨,向產品開發負責人請教,終於查出問題症結是產品結構缺陷造成話筒數次彎折后連接線卡斷。

問題查出來了,可距離交貨時間隻有15天,所有產品都需返工,王秋紅就逐一把質量問題向班組成員說明,手把手傳授組裝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在班組成員加班加點連夜趕制下,終於如期保質保量完成了任務。

在十八大的圖片新聞報道中,看到與會者發言時用的正是工友們日夜趕制出來的話筒,一向低調的王秋紅,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截圖向親友們“炫耀”。

盼望與產品“不期而遇”

在外人看來,王秋紅的工作瑣碎甚至枯燥,但她在工作中少有的敏銳和高效,卻令傳聲器制造部部門經理王安宏頗感欣慰。

王安宏是將王秋紅“領進門的人”,剛入行時,她身上的“麻利勁兒”就被師傅認定是個好苗子。如今,她更是被同事們稱為生產線上的“女狀元”。

2012年,王秋紅參加北京市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最多產品的組裝和調試,從200多人中脫穎而出,奪得傳聲器裝配組的決賽冠軍。

被外界戴上各種光環之后,她並沒有膨脹。王秋紅已是一名五歲孩子的母親,卻依然像個孩子般簡單純粹。王安宏說,她一直保留著最初進廠的謙虛和朴素,10多年來甚至“連發型都沒有變過”。

多年來,七九七公司的產品出口海外多個國家。當被問及面向國外客戶的生產有無特殊標准和要求時,王秋紅說,“不管是給人家做,還是給咱們自己做,最起碼都要有良心上的保証,如果產品到客戶那裡不出聲,就是我們最大的失敗。”

去年,王秋紅被授予“國企楷模北京榜樣”十大人物光榮稱號,在同各行各業的優秀工作者一同去江西廬山療養時,她在博物館裡看到了革命年代由七九七廠生產的CD1-2動圈式話筒。

“當時特別激動,我指給身旁參觀的伙伴們看,告訴他們這就是公司老前輩生產的話筒,還專門用手機拍下來傳給同事們。”談起生活中與自己企業產品一次次不經意的“遇見”,王秋紅臉上透出少有的興奮與張揚,如同父母“晒娃”一般成就感爆棚。

作為麥克風背后的聲音使者,王秋紅的願望就是做好手中的每一個產品,盼望著未來與它們有更多的“不期而遇”。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