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倪平:不斷超越的“匠人”

人民網記者閆妍

2016年07月19日20:48  來源:人民網-中國工會新聞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在山東豪邁集團公司,有這樣一個人。他皮膚黝黑,身板清瘦,總是穿著一件藍色工服出入廠區,你很難將他與普通工人區分開。他平時話雖不多,但談起大件事業部的工作卻如數家珍,他就是大件事業部部長倪平。

2004年,倪平正式進入豪邁公司,從研發部技術員做起,參與過暖通設備研發、模具專機改進,主導研發過輪胎模具打孔機等。做過電加工車間主管,負責過項目開發小組技術工作,直到現在的大件事業部部長,負責大型部件的研發、制作、銷售等。他用精湛的技藝、專注的精神詮釋著“工匠精神”。

倪平在車間工作 (人民網記者閆妍 攝)

扎手的刺猬

2007年,公司獲得GE (美國通用電氣) 公司首個產品訂單,GE試探性的將一薄壁類工件——“燃氣輪機內缸”作為首件認証產品,交給豪邁制作。這個訂單由倪平和另一個同事共同負責。

“項目的整個開發過程,簡直就是噩夢”,公司裡的員工這樣描述當時的狀況。“工件直徑大約1米,呈圓錐形,看起來就像一個大花盆,工件壁很薄,最薄處隻有9毫米,但精度要求卻非常高”, 倪平回憶起這個項目,當時對著這“扎手的刺猬”,吃不好,睡不安,幾乎想盡一切辦法。“別人都休息,倪工他們還在反復試驗。”

最終,倪平和同事摒棄了傳統的技術思維模式,舍棄了專用工裝,並進行多次實驗改進,經過6個月的努力,產品成功交付。

GE公司對交付的產品非常滿意,採購經理透露,“這個產品,曾在兩家大國企做了2年,都因工件壁薄變形問題以失敗告終,沒想到你們僅用了半年就一次性成功!”

倪平在車間工作 (人民網記者閆妍 攝)

出乎意料的“最后一家”

在不斷發展的新形式下,公司開始了“走出去”的戰略,主動出擊,開發新客戶、新項目。

怎麼開發?倪平想了很多辦法,偶然的機會中,得到了西門子一位中國採購人員的聯系方式。倪平硬著頭皮給人家打電話,隨后又去上海拜訪。盡管對方也在尋找優秀供應商,但豪邁名不見經傳,接待人員只是出於“禮節”,給了一張零件圖紙,說他們的一家分廠想外協一個工件,一直沒找到能做成的供應商,你們試試,能不能做成都無所謂。

拿到圖紙后,倪平就開始認真研究,“這個活一共有兩個難點,一個是平面度,另外一個就是粗糙度。”他召集工程師們一起研究,最后決定試一試,畢竟制作專用設備方面他們有專長。

澆注樣件,設計專用加工刀具……一周后試件加工完成,大家一看都高興了,各方面都達到了圖紙的要求。“我們當即就給西門子打了電話”,曾參與該項目的員工回憶說,對方已經忘記了這件事,經再三提醒,才恍然若悟,讓我們聯系分廠。

分廠顯然不相信,“大企業都無法完成,你們這麼短時間就做好了?”經過再三邀請,對方勉強答應來看看。只是他們要去十家供應商,豪邁隻能排在最后一家。

當分廠工作人員走進車間,看到工件那一刻,他們表情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太好了!早知道你們做的這麼好,其他九家就沒有必要去了!”

當問及倪平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時,他的回答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平淡的兩個字:用心。

有的時候,人生的道理歸納起來其實真的很簡單,很質朴,但是,要真正領會,並身體力行,卻是很艱難,很可貴。

不斷學習為發展奠定基礎

零部件業務絕大部分是國外客戶,圖紙、規范,來往郵件,溝通交流都離不開英語。倪平說,“要跟外國客戶打交道,過不了語言關,客戶就很難信任你。”他對每位技術人員提出要求,並在部門中倡導學習英語的氛圍。

“倪工讓英語商務人員為我們出學習內容,大家利用業余時間學習,還有不定時輔導。”倪平制定了,每周末小考,每月匯考,每季度進行學習狀況評比,並對優秀人員進行獎勵的學習制度。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多年的努力,從事零部件項目的技術人員都能夠看懂圖紙、郵件、規范等技術文件,部分員工還能與國外客戶進行技術交流,大大減輕了翻譯人員的負擔,提升了公司形象,為公司業務的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一個難題一個難題地攻堅,倪平不言放棄,無論是做技術員、主管,還是部長,他都是全心全意投入。倪平說,不管做什麼事情,隻要用心執著去做,就會出成果。在工作中,會不斷面臨挑戰,而迎接挑戰,追求極致,持續超越是我最有存在感的事情。 

(責編:姜萍萍、秦華)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