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以超凡膽識為祖國“鑄劍”——記“三秦楷模”、航天科技四院“大國工匠”徐立平

2016年10月12日10:29  來源:陝西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徐立平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對“立平刀”手柄尺寸進行調整。 記者 沈謙 通訊員 田鵬攝

當今世界,擁有高端的火箭和導彈,對一個國家來說,無疑是擁有了捍衛國家主權和尊嚴的“利劍”。而“鑄劍”的大國工匠,其工作神聖而又神秘。

神秘的事業與危險相生相伴

2016年農歷正月初七,在中央電視台演播大廳舉行的2015年度“感動中國”頒獎典禮上,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獲獎者喚起了人們對他事跡的好奇,用主持人敬一丹的話說,“因為他的工作有些神秘,甚至長時間隱藏在大眾的視線之外。”他就是航天科技四院的徐立平。

神秘,是因為徐立平從事的是火箭導彈發動機的藥面整形工作,就是用刀具將發動機內裝填好的火炸藥修整至設計要求的型面,因此他被大家稱作“火藥雕刻師”。這份工作有多險?一位航天技術專家曾形象地解釋說:“將一個小鋼珠順著藥面滾上半米,敏感的高能火藥就會被引燃,且燃燒溫度高達上千攝氏度。”就在這樣一個與“險”相伴的崗位,徐立平一干就是29年。

今年48歲的徐立平,消瘦的面龐神情堅毅,沉靜的目光藏不住果敢與睿智。

19歲時,畢業於陝西航天技術學校的徐立平成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四院7416廠的一名發動機藥面修理工,想到自己的工作與直入雲霄的火箭相關,著實興奮,但入廠安全教育卻給他來了一個“下馬威”:觀看廢火藥銷毀,一小堆並不起眼的廢火藥,在遇到明火后瞬間就沖起巨大的火光和濃煙。這灼熱刺目的火光卻讓徐立平冷靜下來:練好本領,干一番事業。

在車間,徐立平心無旁騖,牢記師傅教誨:心要靜,氣要沉,不可浮躁。日復一日,徐立平不知道練壞了多少把刀具,但他的手感越來越好了,工藝要求0.5毫米的誤差,他卻硬是控制到了0.2毫米,一張紙的厚度,就連師傅都夸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急活難活也都能放心地交給他。

過人的膽識成就報國豪情

1989年秋,一台即將試車的國家重點型號發動機出現脫粘,為確保研制進度,徹底查明原因,航天科技四院專家組在反復論証后作出艱難決定:就地挖藥,查探修復。

就地挖藥,意味著要鑽進已經裝填好烈性推進劑的發動機內,挖出其中的火炸藥,危險不言而喻。然而國家利益面前,沒有一個人退縮,幾乎是接到任務的同時,一支挖藥突擊隊就迅速組成了,這其中,徐立平是最年輕的一員。

挖藥過程的艱難超出了人們想象。發動機艙內數噸的推進劑散發著濃烈而刺鼻的氣味,狹窄的艙內也隻允許大家半躺或半跪著操作,為防止用力過大摩擦起火,隊員們隻能用木鏟或銅鏟小心翼翼的操作,每次最多隻能挖出四五克,加之艙內缺氧和精神的高度緊張,工廠規定每個隊員每次隻能干十分鐘,然而,作為最年輕的突擊隊員,徐立平每次進去總要多堅持幾分鐘,好讓師傅們多緩一會兒。

就這樣,連續兩個多月的時間裡,突擊隊員們用超人的勇氣一次次鑽進裝有數噸烈性推進藥的發動機內,螞蟻啃骨頭般地挖出300多公斤推進藥,成功幫助專家組找到了故障原因,修復后的發動機地面試車也取得了圓滿成功。由於查明了原因,后續發動機試車連戰連捷,重點型號結束了艱難的模樣階段研制。

在這場與死神的較量中,無畏的航天人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徐立平在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當時在裡面除了鏟藥的沙沙聲,還能聽到自己的心跳,其實最難忍受的是心底的那份恐懼。”而像這樣危險的任務,徐立平后來又承擔過多次。

用智慧將死神“鎖住”

對於藥面整形的危險,有人說,這種危險與這個崗位相伴而生,無法消減,更別奢望破除了。徐立平不這麼想,他心裡一直盤算著如何將危險降下來。一件事情的發生,讓徐立平由思考變為行動。

那是10多年前的事了,但徐立平至今想起來仍心如刀割:一位和徐立平並肩工作的工友,因操作時刀具碰到金屬殼體產生火花,瞬間引起發動機劇烈燃燒,工友當場犧牲,留下愛妻和年幼的孩子。

徐立平暗暗發誓,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讓操作者遠離危險,從根本上改變與死神為鄰的現狀。

於是,先進的數控整形技術進入了他的視野。他想,如果能成功將這項技術應用於推進劑藥面修整,不僅能將操作者從肌體的辛苦勞作中解放出來,更重要的是,能將操作者與推進機直面相對的危險控制在遠程操作的屏障之外,這相當於將長期以來相鄰相伴的死神牢牢“鎖住”,保証操作人員的安全。

在工廠的推動下,國內最大立式的整形機設計完成了,此后,安裝、調試、實驗,徐立平沒日沒夜地“伺候”著這台設備,並在安裝調試中“刷新”了設備的安全保障系統,僅設備改進方案他就提出並組織實施了20余項,從源頭確保了設備使用過程的安全受控。

設備驗收之后,他又承擔起最核心的整形程序編制任務,隻有中專文化的他,畢竟沒有經過系統學習,一開始,別說寫代碼,就連認代碼符號,徐立平都靠的是死記硬背。就這樣,白天他蹲在整形機邊反復琢磨,晚上更是通宵達旦地計算各項參數,最終用一個多月完成了某型號發動機整形參數的編寫,並針對其特殊型面設計了專用刀具。

最終到了試驗那天,隨著設備的飛速旋轉,隨著車出的藥條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一個漂亮、規整的整形端面逐漸出現在遠程監控的顯示器上,僅僅用了十幾分鐘,一發產品的整形任務就順利完成了。這項技術的成功應用,不僅填補了行業空白,更是幾十年固體發動機火藥整形史上劃時代的進步。

此后,在徐立平的帶領下,班組先后實現了數十種導彈發動機的數控整形技術應用,班組80%以上的型號整形實現了遠程操作。

徐立平身邊的同事都這樣評價他:“崇尚技藝,敬畏技藝,徐師傅身上表現出一種徹底而又純粹的工匠追求。”

其實,徐立平也有累的時候,但他告訴記者,每當看到導彈發射、火箭上天的時候,心中的自豪感是任何東西都換不來的,自己付出的一切都值得。(記者 沈謙 通訊員 張立中 武阿珍)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