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部副部长信长星:青年就业难是“转型中的烦恼”
2014年01月24日08:4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E-mail推荐: |
稳就业需要稳增长
——GDP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就业提高到150万人左右,现阶段为了保就业仍需中高速的增长,但已不再需要“保8”或者追求更高速度
记者:就业状况首先取决于经济增长。去年我国GDP增长7.7%,较前些年9%以上的增速下降了不少。在经济增长减速的大背景下,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很多人关心,要保证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的目标,至少要保证怎样的经济增速?
信长星:从就业的角度看,需要继续保持一种中高速的经济增长。就业是一种派生需求,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增长。这些年,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是在增加的。过去GDP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就业100万人左右,后来逐步提高到130万人,近几年又进一步提高到150万人。所以,现阶段为了保就业,已经不再需要“保8”或者追求更高的速度,情况变了。但是,为了保就业,仍然需要保持一种中高速的经济增长,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实际上,中央在确定“十二五”以及年度经济增长速度预期目标时,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就业的需要,稳增长就是为了保就业,这是就业优先战略最好的诠释。
记者: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意味着要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中体现就业优先战略,也需要在实践中寻求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共振点”。您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新增长点主要在哪些领域?
信长星:经济增长是拉动就业的火车头,但在同样的经济发展速度下,不同的经济结构会有不同的就业弹性系数,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也大不相同。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统筹考虑经济和就业问题,在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同时,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一方面应大力拓宽第三产业这一就业主渠道。我国第三产业就业规模在2011年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已成为新增就业的主渠道,但2012年也只有36.1%,还远低于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我手头这本《2013年中国统计摘要》列出了31个国家的就业结构,第三产业就业规模在60%以下的只有10个,其中在40%以下的只有3个国家,可见差距之大。差距就是潜力。今后一个时期,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主要潜力就在第三产业。我们应当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金融服务业、生产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当然,第三产业发展是建立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基础上的,在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份额的同时,要通过稳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积极发展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稳定第二产业就业份额。注重发展现代农业、精细农业,挖掘第一产业就业潜力。
另一方面要积极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如果说,从产业结构讲,第三产业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那么,从企业类型看,就业的主渠道则是中小企业。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占90%,我国为75%。显然,潜力很大,应加大扶持力度。
![]() | ![]() |
(责编:曾伟、段欣毅) |
全总要闻
- “一封女工来信”引出一件委员提案
-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亟待落实
- “我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 让女职工“想生、敢生、能生”
- 一线代表:建立技术津贴制度,让技高者多得
- 一场一线劳模和职工代表的“两会夜话”
-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颁布实施以来 工会维护…
- 新时代更要发挥好职工主力军作用
- 李玉赋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总工会界别联组会议
- 工会界委员聚焦新业态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全总发布会
- 全总2018年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8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
- 2018年工会“两节”送温暖新闻发布会实录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
- 民生专题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
- “五一”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