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人民微博
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人文关怀还是变相“世袭”?

国有企业职工子女享受就业优惠现象调查

王炳坤 范迎春 刘景洋 刘巍巍 吕梦琦 梁鹏 郝静

2014年05月26日08:56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人文关怀还是变相“世袭”?

对于国企中存在的种种就业“内部优惠”,有人认为是出于现实考虑,对内部职工的一种激励机制和人文关怀;有人则认为这是一种变相“世袭”,势必会破坏劳动就业的公平性和能力优先原则,进而影响到国企竞争力的提升。

鞍钢集团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管理处处长李学佳介绍,之所以对职工子女出台一定程度的优惠政策,一来为了稳定在职的老职工,让他们感觉企业还在想着他们,对他们有所关照,算是一种感情上的慰藉和文化上的融合;二来也是基于现实考虑,职工子女由于成长中的耳濡目染,对企业的历史、文化比较了解,入职后上手更快,而且他们回到家乡后工作也会比较稳定,不会轻易跳槽。

大庆油田人事部人才引进科科长夏克明说,由于地处高寒地区,油田开采也已经过了鼎盛高产期,很多家在外地的优秀毕业生并不愿前来工作。“这几年我们去中国石油大学等院校招毕业生,想要100人,最后只能招到五六十人符合需求的。”他说,即使在最难就业季,招聘情况也并不乐观。

“很多资源型国企所在的城市因企而建,产业结构单一、地理位置偏远,外地的优秀人才不愿来,也是一些企业倾向招收内部子弟背后的现实无奈。”东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凯说。

不过,更多人对这种就业优惠持否定态度。山西大学社会学教授邢媛则认为,国企子女定岗现象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在当年就业包分配和就业形势并不严重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种旧的用人方式就需要进行改革,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就业岗位是一种国家资源,具有某种公共性,不能由国有企业垄断,所有就业岗位都必须要面向社会,公平公正招考,确保就业公平。

国有企业市场化用工任重而道远

如何看待大庆油田的职工上访事件?夏克明坦言,大庆是一座因油而生的城市,当地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社会吸纳就业能力不足。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问题对于大庆来说,面临很多需要考虑的因素。油田要保稳产,企业要改革发展,矿区要稳定,我们不能站在企业发展角度绝对压缩人员,也不能绝对考虑子女就业不顾企业效益,而是要在发展和稳定方面选择平衡点。

事实上,国企的就业“内部优惠”政策,与其早期的办社会职能紧密相关。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介绍,以前一些大型国企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技校都是自己举办,客观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招生来源和就业培训链条,大多专业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也基本形成了内部输送通道。如今,绝大部分企业办社会职能已经剥离,国企也应当想办法把帮助职工子女就业的任务交给政府和社会。

“接班、包分配制度是计划经济背景下,国企对作出贡献一代职工的特殊补偿机制。”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人力资源》杂志社社长曹晶荔介绍说。可见,国企要彻底取消福利制就业政策,应当以市场化分配机制的建立作为前提。对于在艰苦岗位、作出特殊贡献的职工,可以采取提高工资、津贴,给予奖励等激励机制,以此取代就业福利。

 

(责编:刘禹希(实习)、盛卉)
新闻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