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經濟技術(停)

技術創新“孵化器” 技能人才“練兵場”

山東六千勞模工作室“亮點”成“亮片”

獲得專利3700多項,創造經濟價值近億元

2015年04月15日09:18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3年完成170多項科技創新成果,獲得16項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這是山東能源棗礦集團柴裡煤礦何偉勞模創新工作室交出的成績單。像這樣的勞模(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在山東省有6000多個。這些創新工作室,發揮其勞模示范帶動的作用,從“亮點”到“亮片”,源源不斷地為企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許多勞模都是生產一線的技術大拿,應該更多地發揮他們的示范帶頭作用。”山東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贊杰說。在省總的大力推動下,山東通過勞動模范、高技能人才、優秀職工“傳幫帶”,把技術創新人才個體優勢發展為群體優勢,推動職工技術創新水平的全面提升。

為保証創新工作室規范化運作,山東省總制定下發了管理辦法,明確創建基本條件、申報與評審程序、管理與獎勵辦法、具體要求與工作措施。確定給予每個省級勞模創新工作室5萬元經費資助,並要求所在單位按不低於1:1的比例資助配套資金。

據悉,創新工作室建立起來后,重在引領職工在經濟技術創新上發揮作用,成為企業解決生產一線技術難題的“攻關站”、推動技術創新的“孵化器”、培養職業技能人才的“練兵場”。截至目前,該省參與勞模工作室創建活動的企事業單位已達3400多家,獲得專利3700多項,實施技術攻關1.3萬項,22萬職工通過參加創新工作室培訓提升了技能等級,創造經濟價值近億元。

勝利油田患癌勞模吳吉林,自從2006年成立創新工作室以來,號召職工“學技術、鑽業務、搞創新、解難題”。據不完全統計,工作室成立至今,他本人就有48項創新成果,平均每一個半月就有一項新成果。而工作室的其他30余名成員,20人次在採油廠和油田技術比賽中獲獎,革新成果50余項,創造經濟價值上千萬元。

企業更是受益於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帶動,涌現出一大批典型。兗礦集團公司命名授牌勞模創新工作室12個,創新從勞模“1人做貢獻”到“1+1群做貢獻”的工作模式,去年以來公司重點經濟技術指標躍居全國大型煤炭企業前列,實現經營利潤7.19億元,同比增盈13.69億元。濟鋼集團先后建成42個創新工作室,完成重點攻關課題400多項,取得科研成果300多項。(記者孫覆海 叢民 通訊員張志剛 葛紅普)

(責編:閆妍、秦華)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