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人民微博
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綜合報道

工會干部為“書法活化石”造字建庫

將歷史遺存的約2000個章草單字豐富到6825個,並數字化為中文計算機字庫新字體

2015年06月08日13:28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章草是種什麼字體?它和普通人會發生聯系嗎?近日,供職於陝西省總工會的一位書法家擔綱的一個文化創新項目,就觸發了人們這類好奇並將給出答案。這就是陝西省總工會宣教部部長衛高潮負責的《中國章草書數碼字庫創建及其推廣應用》。目前,該課題作為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已正式立項,相關工程正在進行當中。

據研究者介紹,章草作為一種書體,上承篆隸,始創於西漢,至東漢末年臻於成熟,是東漢和魏晉時期通行的一種重要書體,是草書之祖,有“中國書法的活化石”之稱。但章草流行於世時間不長,從歷史遺存看,唐朝以后,涉獵者寥寥,論述零星,多數時期無人問津。民國以及本世紀才有的有限章草專論,也都是在漢以后遺留的約2000個章草單字之間進行。

在中文計算機字庫方面,目前大陸僅有421種字體,相較十萬種的英文字體、2973種的日文字體,業者稱“步伐落后、差距過大。”

據了解,作為一種公器,該文化工程將形成一個新的公共應用軟件,使歷史遺存的2000個單字的章草書豐富到6825個單字,使章草書在中文計算機字庫中成為一種獨立書體和完整字庫,並為文字學關於漢字形體演變提供新的資料。

但創建章草字庫,並不像一般想象的書寫出更多的單字那樣簡單。在數十年的書法研習中,偏好章草並一直留意收集資料的衛高潮說:“第一個難點是,兩千年來遺存下來的章草書僅約2000單字,而國標字庫單字數量是繁體6825個、簡體6763個,需要整合性創造的單字數量很大﹔第二個難點,某一字在歷史上有多種寫法,如何從中選出規范、簡潔、美麗、易識的一種,是個嚴峻挑戰。”

對於書家特別關心的如何“造字”,衛高潮說,“一是按照‘六書’的造字規則,參照篆隸行和今草的結字規律進行繁衍﹔二是按照業界公認的《章草草訣歌》和《稿訣集字》中的法則進行繁衍。但這種個人創造還須經過專家評審認可,方能最終確定。”(記者毛濃曦)

(責編:閆妍、秦華)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