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

抓大不放小,讓會員享受家的溫暖

廈門市思明區總工會因地制宜服務職工紀實

包雲香 王星樂 陳麗真

2015年07月09日09:14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思明區人民法院勞動法庭巡回審判點在思明區總工會揭牌

“夯實工會組織基礎,加大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完善服務職工工作體系。”今年4月中旬,廈門市思明區工會第八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領導班子。剛剛上任的思明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區總工會主席盧秀萍已點燃了做好工會工作的“火苗”。

由廈門本島南部和鼓浪嶼全島組成的思明區是廈門市的經濟、政治、文化、金融中心,也是小微企業集中地區,呈現出就業人員多、職工流動性大、管理不太規范,勞資矛盾易發等特點。在人數不滿25人的小微企業組建工會並使其正常開展工作,成為擺在思明區工會面前的一大課題。“為更好地服務全區職工,我們採取抓大不放小的原則。”思明區總工會常務副主席薛鈞丹說,“以職工數25人以上的非公企業、台資企業等為重點,由企業向產業活動單位、社會組織延伸,努力實現工會組織的‘廣覆蓋’。”

從實際情況出發,思明區總工會漸漸摸索出一套從工會組建到服務會員職工的“良方”。

成立多元化工會 聚小成大

今年2月8日,福建省第一家社會組織工會——廈門市思明區新社會組織聯合工會正式成立挂牌,來自32家社會組織的53名會員職工有了自己的“家”。首屆聯合工會主席、廈門誠信促進會秘書長陳少華說:“成立新社會組織聯合工會,能讓會員們享受到工會的各項服務,感受到家的溫暖。”

作為廈門的中心區,思明區的新社會組織最為集中,但由於組織整體數量大,單位個體規模小、用工少、就業靈活、行業分散等特性,導致區總工會、街道工會難以充分發揮作用。而聯合工會的組建,有效地擴大和增強了工會組織在這些領域的影響力和凝聚力,為切實維護好職工合法權益奠定基礎。

將小微企業工會按行業聯合起來,不斷加強行業聯合工會建設,這成為思明區總工會改變小微企業工會建設薄弱,夯實工會組織基礎,切實維護好職工合法權益的重要方式之一。

如今,思明區總工會已組建了電子數碼行業、汽車配件服務用品行業、美發美容用品行業、物業管理行業、咖啡飲品行業等5家區級行業工會聯合會和餐飲服務、商務樓宇、家庭旅館等20家街道級行業工會聯合會,覆蓋中小企業598家,覆蓋工會會員10191人。

除了行業聯合工會的落地生根,思明區總工會還針對小微企業的集中分布區塊,成立了樓宇工會、一條街工會等多元化的工會組織。

在思明區塔埔社區工會工作站轄區的觀音山營運中心共有在冊工會組織320多家,前埔北社區共有150多家工會組織,其中一條街個體商業網點達500余家,覆蓋會員2000多人﹔龍山橋社區建有50多家工會組織,東浦路一條街的店鋪職工成立一條街工會……

在蓮前街道的塔埔、前埔北、龍山橋工會工作站,思明區總工會還專門配備了一名工作人員負責具體事務,而每個社區的黨委書記都兼任工會主席,把工會工作擺在社區工作的主要議程。

服務可量身定制 創新聯動

幫助職工答疑解惑﹔提供律師轉介服務,增強調解權威性﹔當好勞動關系調解員,積極主動化解勞資矛盾﹔通過專業知識和技巧的運用,為職工個人和家庭提供心理、物質支持與服務﹔幫助職工個人和家庭減輕壓力、解決問題……如今,思明區的企業職工遇到的各種問題、困難,都能得到區總工會更貼心的關懷。一項名為“開心服務、暖心工程”的職工服務項目正積極籌備當中,它將成為職工的好幫手。

該項目運用“工會+社工+義工+職工”四工聯動模式服務廣大職工,是思明區總工會在工作上的創新。“我們希望通過工會、社工、義工、職工四方聯動,建立工會資源網絡,為有需求的職工群體鏈接更多的資源與力量。”薛鈞丹表示,“在‘四工聯動’服務模式中發揮專業社工力量,能為職工提供多樣化、多元化、個性化服務。”

根據思明區總工會的預期,將通過“四工聯動”的機制為企業職工提供緩解壓力、普法維權、能力建設、骨干培育、職業規劃等訂單式服務,從而提高職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凝聚力。

除了“普法、維權、服務”三大核心服務內容外,項目還將針對職工業余生活的共同問題,通過開展康樂型小組活動,進一步豐富職工業余生活,並讓職工學會快樂的良方,保持愉快的生活方式。對於職工普遍感覺工作壓力大的情況,通過開展減壓小組活動,讓職工重新走上自我實現、自我完善的心理健康道路。

為了保護企業中相對弱勢的女職工群體,“開心服務、暖心工程”還將根據女性的特征從身心健康、綜合素質提升、和諧家庭建設、技能提升、互助網絡建立5個方向為企業女職工量身定制“玫瑰計劃”,以促進女職工綜合能力提升,消除性別歧視,提高企業綜合效益。

把滿足職工群眾的願望和要求擺在工作的中心,思明區前埔北社區工會引進了霞輝安養專業社工機構,以普惠性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設立思明早教前埔北分點,在家門口為工會會員提供家庭病房、四點鐘課堂、早教等服務﹔邀請4名專業心理咨詢師、婚姻情感分析師等黨員志願者通過電話預約的方式為企業職工提供免費心理輔導、情感疏導。社區“職工書屋”藏書2萬多冊,涵蓋法律法規、企業管理、歷史、文學、百科等6大類圖書,幫助青年人在工作之余找到精神慰藉﹔社區黨委還主動將28名工作人員集中到100多平米的大廳辦公,騰出近900平米空間建設“家庭關愛中心”,為企業職工提供健康自助檢測、健身、棋牌、書法、乒乓球、手工、午休等日間照料服務。

除了服務職工,思明區總工會每年都為新任工會主席、非公有制企業工會主席、鎮街工會干部以及社會化工會工作者提供“送教上門”、“訂單培訓”等關於政策法規、工會理論與業務知識、工會重點工作、做群眾工作等能力培訓。探索基層工會主席職業化、社會化道路,健全工會專干管理、考核、激勵機制,不斷提升基層工會干部的學習力、創新力、執行力。

建和諧勞動關系 保障職工

3月17日下午,思明法院勞動法庭巡回審判點在思明區總工會正式挂牌設立。由廈門市思明區法院濱海法庭(勞動法庭)審理的“廈門XDB汽車貿易有限公司訴吳某勞動爭議”一案作為首案開庭審理,思明區的工會代表、職工代表、用人單位代表及勞動關系專家等近百人親臨法庭現場,旁聽了一場嚴肅的勞動爭議案件庭審過程。庭審過后,廈門市人社局法規處處長關慶勇還就庭審案件,為現場工會干部進行以案說法的輔導。

“法庭深入工會,讓我們能現場旁聽,直觀地面對法律,更有切身體會。”思明區職工法律援助工作者范仲杰說。這是思明區總工會努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一幕,加強從源頭參與,注重維權宣傳,保障職工切身利益。薛鈞丹表示,像這樣的“法庭大課堂”每個季度都將舉行一次。

廈門市總工會巡視員、副主席楊中華認為,這種形式的以案說法大課堂能夠在全市各區總工會形成常態機制,讓職工有機會有平台了解勞動法律法規知識,讓投資經營者更好地規范企業用工行為,讓勞資關系更加和諧穩定。

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實現勞動報酬與勞動生產率同步增長,才能促進社會更加和諧發展。從3月開始,思明區總工會聯合區人社局、區商會共同啟動“要約行動”,推動規模以上重點企業、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普遍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三方組織街道和企業建立起民主管理工作隊伍,並加強對企業民主管理工作的指導。目前,完成單獨簽訂工資集體協商的企業達238家,覆蓋企業21727家,涉及職工344025人。

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更體現在對職工的保障和關懷中。近期,思明區總工會正為小微企業和靈活就業人員集中辦理職工醫療互助保障。為了讓更多職工能享受到職工醫療互助保障項目帶來的實惠,幫助患病職工減輕醫療負擔,給予困難職工更多幫助,區總工會統一印制了宣傳單,分發到基層工會和會員手中。同時採取企業為職工辦理一份保障,工會給予一半補助的做法。

思明區蓮前街道某企業職工林女士前陣子身患大病住院,在住院期間,蓮前街道工會聯合會專干張玉榕記得她辦理過醫療互助保障項目,於是主動關心並提醒林女士可以申請醫療保障補助金,沒過多久,林女士就收到了3萬元的大病補助款,減輕了家庭負擔。2014年以來,全區參加職工醫療互助保障單位達315家,參保職工32415人次。

加大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力度、健全就業服務平台,加強創業指導、創業培訓,重視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研究、幫助農民工進入城鎮職工社會保障體系,推動實現同工同酬、同工同權﹔做好職工信訪工作,定期開展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兩節”期間走訪慰問困難職工和病困勞模,高溫盛夏組織送清涼慰問活動,“金秋助學”對參加中、高考及在校困難職工子女進行資助和慰問﹔深入實施“關愛女職工”行動,為集中住宿職工設立“洗衣房”,鼓勵扶持企業設立哺乳室……從工作推介到維權幫扶,再到慰問關懷,思明區總工會始終把竭誠為職工服務作為工會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工會成為職工信賴的“職工之家”,讓工會干部成為職工最貼心的“娘家人”。

“目前,思明區已經率先進入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換化為特點的新常態,既面臨著轉型發展和加快發展的雙重壓力,也面臨著中央支持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建設自貿試驗區等重大發展機遇。”盧秀萍認為,全區各級工會組織要與全區人民一起,進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機遇,才能在全面推進幸福思明的建設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 地方工會報道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