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

深圳市龍崗區總工會探索發揮工會樞紐型社會組織作用

2015年10月16日13:48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2013年8月8日,龍崗區服務職工社會組織聯合會正式揭牌成立

中華全國總工會調研組在龍崗探訪工傷職工

“心靈1+1”項目在企業為職工舉辦《減壓和情緒疏導》輔導講座

日前,在工傷探視工作培訓會上,深圳市總工會決定將龍崗區總工會的工傷探視模式在全市各區工傷醫療定點醫院進行全面推廣。

“工會+社工機構”工傷探視模式是龍崗區總工會發揮工會樞紐型社會組織作用的一次嘗試,也是工會引進社會力量服務職工的成功案例之一。

據了解,龍崗區共有31.3萬家各類商事主體,實際管理人口近400萬,其中90%以上是以務工人員為主的外來人口,職工隊伍龐大,勞動關系復雜。

面對這種形勢,探索如何更好地服務職工,成為了龍崗區工會工作的當務之急,而龍崗區總工會也正在摸索一條發揮工會樞紐型社會組織作用的創新路子。

探本與溯源:

工會面臨“新常態” 社會認可攢信心

去年11月,龍崗區委公布並實施加強和改進工會工作的“1+6”文件,其中《龍崗區關於工會發揮樞紐型社會組織作用的工作方案》把“積極探索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模式,完善樞紐型工會組織工作體系”定為主要工作目標。

工會組織為什麼要探索向樞紐型社會組織轉型呢?“這既是社會建設的重要課題,也是工會組織在‘新常態’下的主動出擊。”龍崗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區總工會主席楊欽星說。

據悉,龍崗區是產業大區,企業數量龐大,職工眾多,其中約90%為外來工。龍崗區是典型的外來移民社會,市場化程度高,社會組織發育完善,新生代農民工成為一線工人的主體,他們的利益訴求變化快速、多元各異,勞資糾紛異常復雜。

而且據統計,龍崗區全區三級工會專職工會干部僅200余人,遠遠無法滿足服務職工的需求。

龍崗區總工會副主席柯雅瓊認為,要應對這種新情況,“工會組織要從過去被動型的靜態橋梁和紐帶作用,向主動型的動態樞紐型作用轉型,才能緊跟職工步伐,滿足職工的多元化需求”。

“‘新常態’是龍崗區總工會探索向樞紐型社會組織轉型的最主要原因,而來自上級工會和社會各界的認可,則給了我們充分的動力和信心。”龍崗區總工會有關負責人說。

去年年底,深圳市總工會調研組在龍崗區進行工傷工作調研時,對龍崗工會的工傷探視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今年6月,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高振懷在嶂背社區源頭治理勞資糾紛試驗區工作座談會上,高度評價了龍崗區的工會工作以及試驗區的做法和階段性成果﹔

去年7月,深圳市總工會決定將龍崗區總工會試點開展的“工傷探視”模式推廣至全市,並根據龍崗區及其他區開展探視以來的經驗,今年4月,市總工會再次修訂完善工傷探視的工作方案,更好地推廣探視工作。

實踐出真知:

依法成立樞紐型社會組織 創新孵化方式整合各方資源

2013年8月,龍崗區總工會牽頭成立了深圳市工會系統首家經民政部門核准登記的樞紐型社會組織——龍崗區服務職工社會組織聯合會(以下簡稱“聯合會”)。

據了解,聯合會的核心職能在於“服務職工”,由服務職工類的社會組織和個人聯合組成,下設職工心理關愛、職工幫扶、職工法律維權、職工創業就業、樞紐型社會組織孵化室等工作室,擁有職工創意、學習、休閑、交友、情緒宣泄等多種功能。區總工會依托聯合會為全區廣大職工群眾提供了多樣化的服務,內容涉及法律服務、社工機構、教育培訓、心理咨詢、文化體育、公益服務等多個方面。

據龍崗區總工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聯合會具有“四化”的特點。首先是“獨立化”,聯合會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獨立運作,獨立核算,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其次是“社會化”,目前聯合會共有會員單位34家,實行聯合制,會員均來自社會相關領域﹔再者是“規范化”,聯合會嚴格按照社會組織的規定開展工作,嚴格執行社會組織財務管理規定,落實經費每年審計規定,獲得政府認可的承接政府職能轉移服務項目的資格﹔最后是“去行政化”,區總工會只是作為業務指導單位,不直接參與聯合會工作,其法人代表由符合條件的非政府工作人員擔任,確保其獨立性。

“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資源對接’。”聯合會會長鐘利娜說,聯合會負責把社會上有用的資源整合起來,滿足職工的各方面需求。

自成立以來,聯合會為職工做過很多實事。舉辦“工會組織與當前勞動關系新形勢”研討會、職工讀書月、“這個九月我們一起過”等系列活動﹔為10家企業鏈接免費流動圖書進企﹔發動律師義務開展普法宣傳20場﹔推薦6家企業進行公益項目:“培養道德型企業”、“傳統感恩文化”教育﹔讓醫院和社區對接,開展5場義診活動等。

如何整合社會各方豐富的資源,團結一大批散落在社區、企業或車間且還處於蓬勃發展的社會組織以更好地服務職工呢?將聯合會發展為培育社會組織的新基地是龍崗區總工會向樞紐型社會組織轉型的又一個重要的探索與實踐。

聯合會聘請有關專家、學者開展廣泛調研,根據職工需求研發優質的職工服務項目,再將項目放到適宜的企業或社區中進行落地成長,並提供資源鏈接、交流合作、能力建設和信息咨詢等服務。

對於那些由職工自發成立的、切合當代職工需求的、處於發展初期需要扶持的組織,聯合會則會提供孵化服務,並通過組織企業對接、交流,搭建互動、互助成長的社會平台,進一步增強社會組織生命力。

據了解,通過這兩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孵化方式,龍崗區目前已培育出12家不同類別的職工服務類社會組織,包括職工互助會和企業職工藝術團等。

“龍崗工會探索利用聯合會的‘雙手’,來撬動大量服務職工類的社會組織的千萬隻手,探索發揮和利用社會組織的力量更接地氣地服務廣大職工。”龍崗區總工會副主席柯雅瓊介紹道,龍崗工會發揮聯合會作為社會組織的優勢,以聯合會為平台,整合會員單位的特色資源,幫助職工服務類社會組織承接服務項目,並在會員單位、企業、有關社會組織之間提供資源鏈接,促進社會組織在服務職工的過程中逐漸發展壯大,創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成效初顯現:

新孵化40家社會組織 多個品牌項目獲肯定

日前,龍崗區某淨水器公司氬焊工小才工傷后,其所在企業隻支付其首次住院的費用和住院期間的工資,而對康復期的治療費用以及康復期的工資問題置之不理。龍崗區總工會工傷探視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主動與該企業老板進行協商,最后說服其支付小才后續康復費、伙食費以及停工留薪費用等,圓滿化解了該勞資糾紛隱患。

這是龍崗區總工會“工傷探視”項目服務職工的其中一個案例。

筆者了解到,“工傷探視”是龍崗區工會整合社會資源服務職工的一個品牌項目,其特色在於“工會+社工”,即由工會干部和專職社工聯合開展探視工作,專職社工每周都會安排3~4個工作日到試點醫院收集工傷職工信息,建立工傷檔案,並將工傷探視獲得的致傷原因、安全生產、社保繳交等數據,提交有關職能部門,提供參考。

兩年來,“工傷探視”活動探訪工傷職工已多達6500人次,活動還獲得李嘉誠基金會“大愛之行”項目立項及專項資金支持。

事實上,除了工傷探視,龍崗工會還通過聯合會培育支持的各類社會組織開展職工心理關愛、讀書學習、文藝演出、困難幫扶等種類眾多、形式新穎的服務活動,受到廣大職工的歡迎,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可:

去年開始實施的“心靈1+1傳遞正能量”項目,到目前為止已培養“心靈種子”300人,共接待壓力管理和情緒疏導、婚戀情感、親子關系及職業規劃等各類個案咨詢160余人次,開展職工心理健康講座15場,入廠開展職工危機干預2場,惠及職工萬余人﹔

聯合社會企業專門為外來務工人員打造“藍領音樂節”,讓近萬名一線普通職工在家門口就享受到高質量的免費音樂大餐﹔

聯合區委宣傳部開展“書香工業園”大型現場讀書分享活動23場,培養優秀“書香種子”126名,受益職工3.5萬余人……

“活動‘接地氣’、‘很實在’,讓在外打工的我們享受到‘家’的溫暖,聯合會就是我們的貼心‘娘家人’。”對於聯合會整合各方資源所舉辦的活動,職工們總是滿懷期待。

在實踐中,聯合會培育和扶持社會組織的功能逐步凸顯,目前已培育發展了嶂背、南坑社區源頭參與勞動關系促進會、東泰企業職工藝術團等40家不同類別的職工服務類社會組織。在聯合會的扶持下,這些社會組織的能力建設不斷加強,廣泛發動職工開展300余場非富多彩的活動,惠及員工約9.8萬人,真正實現了社會組織“從職工中來,到職工中去”。

據介紹,聯合會還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優勢,凝聚各方力量,逐年爭取到區委宣傳部、社工委、民政局、文體旅游局、團區委、婦聯等單位的專項資金支持,獲得承接政府服務項目資質,廣泛鏈接社會各方面資源來服務職工。

統計數據顯示,兩年來,聯合會已爭取到政府部門、企業等方面資源約350萬元,用於支持開展各種職工服務活動。(葉小鐘)

(責編:閆妍、秦華)
相關專題
· 地方工會報道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