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

沒有相應工作成果 沒有發揮勞模效用

上海浦東:16個勞模工作室被摘牌

區總要求工作室每兩年至少有1至2項成果﹔將組織年度評估,強化退出機制

2015年10月26日10:06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日前,記者從上海市浦東新區總工會獲悉,今年,該區16個勞模創新工作室未進入2015年度勞模創新工作室行列,其主要原因是近兩年沒有相應的工作成果。

“沒有工作成果,就沒有工作室的立足之地,更沒有勞模作用發揮之說,勞模創新工作室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成效意識,真抓實干,多出成果。”新區總工會副主席張劍銘說。

新區總工會在近日召開的勞模創新工作室研討會上要求,工作室每兩年至少應有1至2項成果得到有關方面的認可或認定,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由於行業和性質的不同,這些成果可以是技術類的,也可以是管理類的,既可以是服務類的,也可以是機制類的。新區總工會將組織年度評估,通過評估考核和自我申報相結合,根據配套實施的《浦東新區勞模創新工作室管理辦法》,強化退出機制,助推勞模工作室發展成工會的品牌項目。

“我們的建設思路逐步從追求數量向提升質量方面轉變,讓工作室形成一潭活水,真正‘發電’,助推所在行業(產業)的持續發展。” 浦東新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區總工會主席顧曉鳴說,截至目前,全區共有勞模創新工作室44個。下階段,區總將打造勞模創新工作室“十三五”工程,即培育10個上海市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20個浦東新區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50個動態勞模創新工作室。

新區總工會倡導,各勞模創新工作室應當積極開展名師帶徒、人才培養計劃等傳幫帶活動,在技能、技藝、技術的孵化外,努力為企業培養更好的“后備勞模”和各種先進,使勞模創新工作室真正成為育才、用才、成才的“聚寶盆”,成為出先進、出成果、出經驗、出效益的“孵化器”。

據介紹,區總將對每個勞模創新工作室每年給予5000元工作經費補貼,並要求所在上級工會給予適當的資金支持,保証專款專用、公開透明。區總呼吁,各企業將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創新工作納入企業的創新體系,進入企業的創新流程,日常工作的科研經費由所在單位承擔。區總正在積極推動工作室對職工培訓等方面的經費納入地方教育經費附加的支持和補貼范圍,為職工創新、企業創新提供最大的經濟保障。

顧曉鳴表示,浦東新區勞模創新工作室將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將工作模式向多個領域進行輻射推廣,將建設一批黨建創新工作室、管理創新工作室等,多角度、多方位地推動浦東經濟社會健康發展。(記者錢培堅 通訊員林之皓)

(責編:閆妍、秦華)
相關專題
· 地方工會報道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