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職業道德(停)

劉少輝:礦井“命脈”的守護者

人物檢索:劉少輝,河北省開灤集團林南倉礦業分公司機電科絞車電工班礦井維修電工,首席技師。工作20年來,他主創或參與創新項目超過50項,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1000多萬元。

2015年11月26日09:26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清晨7時,在林南倉礦劉少輝創新工作室裡,劉少輝及其團隊的13名成員准時集合在圓桌前開班前會。劉少輝打了個哈欠,臉上充滿倦容。半小時后,團隊成員各自領到任務,他卻趴在了桌子上,對記者說:“我先瞇一會,咱們再聊,抱歉。”

“今天凌晨3點,他被礦上叫去處理井下設備事故了,剛回來,又跟我們一起開會。”一位團隊成員解釋道。

絞車,是運送井下工作人員的工具,是通往煤礦一線工作的“命脈”。劉少輝,就是這條“命脈”的守護者。“對不起,我也是為了更好地接受你的採訪。”睡眼惺忪的劉少輝小憩醒來后滿懷歉意。

1992年,從技校畢業的劉少輝踏進了機電科絞電維修班的大門。剛工作不久,劉少輝就遇到了挫折。一天,一台絞車在上升過程中突然停擺,裡面的工人懸在地面和井底之間足足1個多小時,險些釀成大禍。這次事故正是由於劉少輝和同事檢修不到位造成的。“這件事對我是一個打擊,從此我下決心排除井下提升系統的一切故障。”於是,在工資並不多的情況下,他訂閱了十幾本雜志,堅持自學。

記者同劉少輝站在通往地下400多米深的絞車上,“現在我們在滲水層,大約在井下200多米。”這裡永遠是大雨如注的黑夜,而劉少輝每天都要接受大雨的“洗禮”。正是在這20多年的“洗禮”中,劉少輝主創或參與的創新項目達到50多項,為企業創造效益超過1000萬元。

“創新,對我這個崗位來說,更多地就是遇到問題時的優化改造過程。”劉少輝的創新項目,大部分是基於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目前,劉少輝已經擁有8項個人專利,其中4項填補了煤礦系統的空白。“將來我退休了,這些技術不會退休。”劉少輝經常用這句話鼓勵團隊的成員,劉少輝創新工作室已經定下目標,每月至少出1個創新項目。

2014年5月到7月,礦井提升信號系統頻繁出現問題,領導決定更換設備。而劉少輝卻固執地全方位檢查設備,最后發現了問題的根源,“我隻更換了一個模塊,外加對系統進行更新,這套設備就起死回生了。”此舉,為企業節省20多萬元。

在辛勤耕耘的崗位上,劉少輝收獲了令人驕傲的成就。2011年,他帶領的絞車電工組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2013年,他獲得河北省百名能工巧匠榮譽稱號,成為工作在一線的“創新大師”。

在井下,劉少輝認真地檢查著每一台提升機系統設備,擰緊每一顆鬆動的螺絲,這樣的檢修是他和每一位團隊成員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創新來源於重復單調的工作中,一是能熟悉各個設備,二是總能及時發現問題,這就有了創新的能力和空間。”劉少輝坦言,自己的創新就來源於多年來的勤奮工作和善於思考。

劉少輝完成檢修已是下午14時,簡單的午飯后還要和團隊會合,總結當天工作,下午17時還要去和領導開碰頭會,他將利用碰頭會時間,和其他部門的同事交流工作心得。除了鑽研本門業務,劉少輝越來越重視觸類旁通。“我越來越意識到,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處理事故,具備綜合技能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他多年來摸爬滾打的經驗。在今年他參加的河北省突出貢獻技師答辯上,評委問他:“你的一招鮮是什麼?”“我做礦井提升,但遇到問題要綜合各種知識解決。”劉少輝這樣詮釋當代的“一招鮮”。(記者 楊學義)

(責編:閆妍、秦華)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