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西安165個勞模工作室成“孵化器”
著力培育科研攻關型、質量效益型、技術改進型、管理服務型、培育技能型五大特色工作室
2015年12月15日09:28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12月10日,西安市總工會在汪勇警務室、郝世玲一級警務室舉行揭牌儀式,分別以兩位勞模名字命名了勞模創新工作室。目前,該市命名的省級勞模創新工作室達到5個,市級10個,企業創建的150個,工作室成員達2萬多名。
據介紹,以全國勞模汪勇冠名的警務室,創新社區警務工作,把一個高發案社區變成了全市發案率最低的社區之一﹔以全國勞模郝世玲命名的一級警務室,創新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模式,使轄區148棟單元樓實現了網格化管理,實現了“零發案”。
2008年,西安市總試點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活動,2013年,創建活動在全市全面展開。為推進該項工作,西安市總制定了管理辦法,確立了以具有高級職業資格等級(技師以上)的勞動模范、創新能手、職業技能帶頭人為領軍人物,明確了工作室應具備“五有”。並強調創建活動應著力培育科研攻關型、質量效益型、技術改進型、管理服務型、培育技能型五大特色工作室。
活動開展以來,各級創新工作室逐漸顯現出“孵化器”、“催化劑”、“動力源”、“加速器”的作用。陝鼓集團張戟創新工作室,形成了以張戟為骨干、眾多創新小團隊為支撐的集群式職工技術創新體系,累計實現職工創新創效方案6300余項,實現企業降本增效3000余萬元﹔五環集團湯小平創新工作室,不僅培養出了16名技師、4名高級技師,而且為企業設備升級維護節約了大量經費。
據不完全統計,僅西安市總工會命名的10家創新工作室,就完成創新項目和創新成果50多項,申報國家發明專利7項,實現經濟效益1.5億元。
西安市總工會常務副主席蔡全發表示:“創建活動對於發揮勞模和高技能人才的聰明才智及示范作用,促進企業職工創新創造,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記者毛濃曦)
(責編:閆妍、秦華) |
相關專題 |
· 地方工會報道 |
全總要聞
- 七部門發文要求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
- 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
- 全總啟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集中行動”
- 【新聞特寫】療養院職工暈倒 眾勞模合力施救
- 全總啟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集中行動”
- 全國工會用好用活紅色工運資源深化黨史學習教育
- 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
- 扎實推動學習貫徹重要論述工作 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奮…
- 推動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在廣大工會干…
- 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勞動競…
全總發布會
- “工會關愛戶外勞動者”新聞發布會
- 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新時期工人黨員代表與中外記者見…
- 2021年“五一”新聞發布會
- “中國海員工會成立100周年”主題新聞發布會
- 國新辦就“崗位成才、奮斗圓夢”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
- 全總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