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勞模風採

時代先鋒:工匠四十年 敬業一片心

2017年04月27日14:05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吳國林在工作現場。記者 鄒倜然 攝

他通過機器的震蕩和聲音可以診斷出故障,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國家級大師工作室,是“快裝台位法”的創造者——他就是杭州汽輪機股份有限公司職工吳國林,全國勞動模范、國家級吳國林裝配鉗工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全國技術能手、浙江省首席技師。

工匠四十年,敬業一片心。在4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吳國林時刻以勞模的高標准來嚴格要求自己,為企業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解決了生產上的一個個關鍵難題。

專治疑難雜症的“老神醫”

汽輪機的零件有上萬個,有時出現問題,很難被發現。遇到這樣的情況,工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吳國林,在大家眼中,吳國林就像是專治疑難雜症的“老神醫”,難題到了他手上都能藥到病除。

在加工制造業,人們通常用“絲”來計量加工精度范圍,而工業汽輪機的精度要求卻比“絲”更高,達到μ,相當於一根頭發的百分之一左右。當汽輪機在高溫高壓高轉速的環境中連續運轉時,進去一根小鐵絲就可能造成機械故障甚至更嚴重的問題。

1981年6月,22歲的吳國林受廠裡委派到黑龍江拜泉縣某糖廠修理機組。他到那裡一看,發現機組由於運輸和氣候等原因,造成機內推力面跳動9絲。如果將轉子拉回杭州修理,且不說路費,糖廠遲投產一天便損失幾萬元。仔細考慮后,吳國林提出一個方案:用鏟刀、砂皮來修復。

這大膽的設想嚇住了在場的人,他們擔心會越修越壞。但吳國林憑著嫻熟的技藝,把這9絲的跳動修復到技術要求之內,隻有頭發絲的1/4。

“大腦袋”有大智慧

“吳國林是個‘大腦袋’,那裡面裝的可全是技術點子!”工友們說。

2010年,針對引進技術燃機轉子套裝后,發生輪盤跳動量大、轉子在高速轉動時有嚴重彎曲的問題,吳國林帶領攻關小組從各個環節進行分析,確定了人員操作不熟練、操作流程有待完善、起吊設備、環境溫度、校正方法等因素是影響轉子質量的重要原因,提出燃機轉子產生的彎曲原理和糾正方案,使轉子軸心變化集中,輪盤外圓跳動合格,從而全面提高燃機轉子紅套裝配質量,項目獲得當年全國QC一等獎。

2013年,吳國林詳細研究了軸承與軸承座的連接方式及軸承間隙構成,確定了加工及安裝上的影響因素,採取了相應的控制措施,徹底解決了汽輪機半倍頻振動這一關鍵難題。

他解決的技術難題還有很多:壓縮機產品試車振動問題,國家重點C字頭產品試車時信號軸斷裂問題,國家重點C字頭產品試車時軸承異響問題……

說到創新,就不能不提到讓吳國林最驕傲的作品——“吳式快裝台位法”,這被評為杭州市絕技絕活。在杭州汽輪機股份有限公司,每一台汽輪機出廠前都要經過試測,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過去試測時,每台機器要在生產線上佔據一個多月。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訂單大幅度增加,這樣的試測效率無法滿足生產的需求。通過吳國林的“吳式快裝台位法”革新,每個台位一個月可以上四五台機器進行試車。

吳國林的腦袋裡還有管理創新的點子。譬如車間2009年以來推行的精細化管理,就是出自他的“金點子”。

獨門絕技傾囊相授

“一點紅不算紅,一片紅才叫紅。”吳國林堅信,隻有讓每一個技工都掌握精湛的手工技藝,企業才能良性發展。隨著技術難題一一被攻克,吳國林逐漸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大師工作室的“傳幫帶”上。

“隻要大家肯學,我絕對傾囊相授。”每年,吳國林都要花大量的時間培養車間的后續人才。很多時候他都是親身上陣,對重點機組進行實際操作和現場講解,再以作業指導書的方式進行固化,讓徒弟們掌握每一步裝配要領。得益於吳國林的“傳幫帶”,杭汽輪涌現出一批批技術人才。

雖然是大師,卻絲毫沒有大師的架子。在杭汽輪工會主席盧建華眼中,吳國林是一個勤於思考的人,也是一個善於聽取他人意見的人。“你看怎麼做?”吳國林經常這樣問車間裡的年輕工人。從事裝配工作41年,吳國林始終保持著學習者的姿態,一如他時常說的——活到老學到老。

“我希望在退休前,能把汽輪機廠教給我的,全都還給廠裡。”吳國林說。

(責編:閆妍、秦華)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