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衛士——記北京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總隊民警張敏
2017年05月01日10:10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一張辦公桌,一台電腦,是張敏的全部辦公“家當”。早上九點,“五一”假期值班的張敏來到單位,一進門就打開電腦,趴在桌上瀏覽起網上的信息。
作為一名網警,張敏不用佩帶槍支,甚至經常一身便衣,但他和同事們所做的工作猶如一柄利劍直指網絡犯罪,保衛著網絡空間安全。
對張敏來說,網絡就是戰場。“每天要盯著電腦屏幕看十多個小時。”說著,張敏對著電腦逐字逐句閱覽,他和同事正在針對某網站頁面被篡改案件進行深入分析,要把整個犯罪鏈條揪出來。
繁瑣是網警工作的一個特點。很多網絡案件偵辦需要電子証據,張敏要從數以十萬計的電子數據中提取出有價值的案件線索,有時候光分析數據就需要二三十個小時。
犯罪分子作案地點跨地域,犯罪手法隱蔽,電子數據易消失,往往為了溯源一個攻擊IP,張敏要輾轉四五個城市,調取相關日志。曾有一次,為了抓捕嫌疑人,張敏在一個很多人都從事詐騙的村子裡蹲守摸排1個月。還有一次,他一周跑了四個省。加入網安總隊的三年多,張敏出差在外超過500天,總行程超過10萬公裡,足跡遍布31個省區市40個城市,但張敏從未因此抱怨,因為從小他就有著“警察夢”。
2013年,北京市公安局網安總隊擴編,身為基層治安警的張敏毅然加入。然而,從派出所民警到網絡刑警的轉型沒那麼簡單。什麼是vps、什麼是中間件、什麼是ddos攻擊,面對這些網絡知識,張敏一頭霧水,“我連服務器的基本架構都不懂,根本沒辦法從裡面提取數據、分析數據,案件自然無法破獲。”張敏記得他分到的第一個任務,是查一條購物詐騙案件的線索,結果他被犯罪分子設置的虛假身份所欺騙,差點抓錯人。
從那時起,張敏的業余時間全部用來自學計算機知識。勤能補拙,他學會了Java、C、C++、PHP、Visual Basic等編程語言,練就了辨別IP地址真偽、短時追蹤IP軌跡的技能,迅速擺脫了計算機“小白”的尷尬。
而隨著網絡犯罪方法、手段的不斷翻新,網警更要在技術上走在嫌疑人前面。張敏不斷琢磨,針對持續泛濫、能獲取個人信息的木馬病毒,他研究了一套反編譯工作法,通過破譯病毒代碼,反向追蹤編寫者的IP地址區域,再通過網絡資源找到登錄地點,精准定位嫌疑人地址。而他的“虛實結合法”,能根據犯罪分子留下的虛擬証據,通過分析確定身份,結合犯罪分子實際生活痕跡進行比對,從而確認其真實身份。
入隊以來,張敏先后參與偵破案件超過百起,親手抓獲犯罪嫌疑人50余人,追贓減損數千萬元。難度最大的是2015年的一起冒充銀行客服實施提額詐騙案,涉及最早一批使用170開頭的虛擬運營商專屬號段電話卡進行詐騙的團伙。
“運營商發放出去的電話號碼,居然登記不清。”為了查詢170電話卡,張敏和運營商客服溝通十幾次。后來客戶經理給了他30多家虛擬運營商的客服電話,讓他慢慢打電話。使用移動物聯網上網卡,張敏也是第一回見,其顯示規則和普通的上網卡不同,很難發現嫌疑人的相關情況。
該團伙還流竄作案,每到一個地方就設一個窩點,在一個城市逗留不超過一個月。張敏持續轉戰江蘇、福建、山東等地,與當地網警協作,最終把涉及各個環節的團伙成員全部抓獲,還起獲大量170電話卡、無線網卡、筆記本電腦等。
“雖然研究技術的過程非常枯燥和乏味,在路上奔波也很辛苦,但在網絡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一定要為人民當好網絡衛士!”剛剛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張敏,眼神堅毅。(任珊)
(責編:黃瑾、楊麗娜) |
相關專題 |
· 熱點專題 |
全總要聞
- 關於新發展階段工會工作的形勢與任務
- 從黨領導百年工人運動史中汲取奮進力量 推動新時代…
- 全國工會經審干部培訓班在昆明舉辦
- 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要求 持續推進工會黨史學習…
- 全國總工會對職工防暑降溫工作進行部署
- 全總機關舉辦主題閱讀活動讀書心得分享會
- 2021年全國工會研究室主任會議在京召開
- 全總十七屆十次主席會議在京召開
- 全國工會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如期完成
- 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總結表彰會在京召開
全總發布會
- 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新時期工人黨員代表與中外記者見…
- 2021年“五一”新聞發布會
- “中國海員工會成立100周年”主題新聞發布會
- 國新辦就“崗位成才、奮斗圓夢”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
- 全總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