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智造”追夢人——記“全國五一巾幗獎章”獲得者、中車株機高級工程師曾艷梅

2017年05月01日10:42  來源:湖南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曾艷梅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車間內工作。(資料照片) 通訊員 攝

  4月28日下午,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轉向架生產車間,記者看到一位眉目清秀的中年女子,不時鑽進轉向架底部,聚精會神地用儀器測量工件的部位,並隨時記錄測量數據。正在忙碌的,就是中車株機轉向架設計專家、高級工程師曾艷梅。

  曾艷梅1999年進入中車株機,從事軌道交通車輛轉向架設計工作18年。轉向架是軌道交通車輛的核心系統,其重要性和作用類似於汽車底盤,質量和性能直接關系到車輛行駛安全和乘坐舒適度。

  曾艷梅作為核心技術人員申報的發明專利“輕軌車輛及其鉸接式轉向架”,獲第十八屆中國專利金獎、授權專利30項、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中國中車科學技術獎2項。她由此當選中國中車首屆“技術專家”。今年2月,她還榮獲“全國五一巾幗獎章”,全國僅10人獲此殊榮。

  她主持設計的120公裡/時速度級A型地鐵轉向架,通過湖南省科技成果鑒定,居國際領先水平。

  “小事做不好,肯定干不成大事”

  剛參加工作時,曾艷梅從事的是轉向架系統中很不起眼的“掃石器”研究工作。當時還有人為她鳴不平,認為是大材小用。

  “小事做不好,肯定干不成大事,小事大事都要用心去做,都需要有智慧。”曾艷梅並不認為自己的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把事情做好。她接到任務后,全身心投入研究工作。

  其實,當時的中車株機在軌道交通車輛制造方面,掃石器還是沿用舶來的部件,自己沒有系統的技術和成熟的產品。

  曾艷梅接受這項研究任務后,不到半年,不僅拿出了產品的全部設計圖紙,還制定了這項研究技術的系統方案。從那時開始,中車株機的掃石器的制作全都是採用曾艷梅的技術。

  掃石器技術研發,其實非人們想象的那麼簡單。掃石器的功能好壞,直接影響到轉向架重要部件的正常運轉。“掃石器與轉向架不配套,就會導致行車事故。”曾艷梅這根弦一直繃得很緊。

  研發之前,她曾查閱過上千種資料和世界上許多軌道交通事故與掃石器有關的案例,在吸取教訓和借鑒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她先后設計出10多種方案,並將這些方案放到現場進行實物制作,與制作系統的專家一同論証與選擇,從中找出適合多種轉向架工作的最佳設計和制作方案。

  如今,她設計的掃石器,已隨著中車軌道交通車輛遍及全國,進入世界數十個國家和地區。至今,這些車輛沒有出現任何一例因掃石器質量問題引發的行車事故。

  由於早有追夢“中國智造”的准備,曾艷梅在研發掃石器的同時,便開始了對轉向架的結構、性能、作用等技術參數的熟悉和掌握。在自己還沒有被明確研發轉向架課題前,就打起了“提前量”,利用工余時間,制訂了多個研發轉向架設計方案。本世紀初,她主動請纓,承擔這一核心技術的研發。

  為了盡可能多騰出時間來搞研發,曾艷梅把“家”直接搬到了離辦公室最近的單身公寓,除了睡覺全泡在辦公室。經過艱苦努力,項目比原計劃提前1個月完成。

  該項目是國內第一個速度最高的B型地鐵轉向架。其研制成功,擺脫了公司在地鐵車輛轉向架方面長期依賴跨國公司的局面,使公司具備了B型地鐵轉向架自主創新的能力,實現了中國地鐵高速轉向架技術“零”的突破。

  “制造是基礎,智造是關鍵,取勝靠的是技術含量”

  “中國的軌道交通車輛若要長期引領世界,制造是基礎,智造是關鍵,取勝靠的是技術含量。”曾艷梅在談到國際市場競爭時,這樣評價核心技術的價值。

  作為軌道交通車輛最核心技術之一的轉向架技術,是世界各國軌道交通廠商關注的焦點。在轉向架技術領域,擁有優於競爭對手更多的發明專利、更廣泛的適應性和先進性,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面對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曾艷梅的腦海中,始終想到的是要使轉向架這項核心技術和產品,時刻優於競爭對手。

  幾年前,公司參與歐洲某國一個城際輕軌的大項目競標,業務量達10多億元。

  由於輕軌車輛需在城市復雜的地形與狹小且不規則的空間運轉,對轉向架的設計有諸多難以想象的特殊要求。

  同時參與競標的多家國外大型軌道交通廠商,由於在轉向架核心技術上無法響應標書,便自動退出了競標。

  中車株機對這一項目卻底氣十足,轉向架核心技術優勢明顯,毫無爭議地競標成功。

  曾艷梅和她的團隊對這種特殊轉向架技術,早有系統研究,技術儲備充足。

  他們圍繞“小曲線通過能力”“抗側滾扭杆裝置”等技術特點設計轉向架,成功攻克了輕軌車輛及其鉸接式轉向架運轉的科研課題。

  曾艷梅團隊自主研發出的這一成果,獲得發明專利后,已廣泛運用到城際輕軌車輛生產領域。

  至2016年底,採用該發明專利技術的車輛129列車,使用轉向架1479台,該項專利產業化帶來的直接銷售收入達30億元。

  經過十多年的磨練和積累,曾艷梅先后順利主持完成多項軌道交通車輛轉向架設計項目,其中包括100千米/小時速度級A型、B型地鐵車輛轉向架,城市軌道交通蓄電池電力工程車14噸軸重兩軸轉向架,大功率交流傳動電力機車轉向架,哈薩克斯坦機車轉向架,Ⅱ型、Ⅲ型動力集中動車組轉向架,馬其頓動車組非動力轉向架等。她主持研發的技術和產品,已為公司形成收入53億元。

  而且,通過其技術輻射,帶動了我國鋼鐵、齒輪傳動、電機等10多個產業的發展,有力支撐了經濟發展和國家“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創造了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中國軌道交通走向世界立下了赫赫戰功。

  “眾人拾柴火焰高,技術研發更是如此”

  “眾人拾柴火焰高,技術研發更是如此。”曾艷梅在轉向架技術研發中,特別注意集思廣益,善於集中團隊的智慧。對每一個研發課題,都會召開多次“諸葛亮”會,讓大家充分發表意見,獻計獻策。

  自主研制轉向架初期,一款地鐵轉向架所需鋼材把他們難住了。當時生產轉向架的鋼材,是從德國進口的,採購成本昂貴,曾艷梅決定從國內市場找材料。她帶領自己的團隊,花了近兩個月時間,足跡遍布省內外各大鋼材市場。

  她和團隊成員像大海撈針一樣,終於選出了10多種參數可能達標的鋼材,再按照性能參數、焊接工藝一一對比,最后硬是把那根匹配的“針”給撈了出來。

  前不久,正式通車的埃塞俄比亞—吉布提鐵路運行的列車,是中車在非洲承接的一個重大項目,其列車使用的轉向架,全部使用的是株機曾艷梅團隊研發的產品。

  由於項目地處非洲境內,高溫、沙漠、山地等惡劣自然環境,對軌道交通車輛的轉向架在技術上的要求特別高。為了研制出適應非洲環境的特殊轉向架,曾艷梅和她的同事,進行了多次有針對性的考察調研,充分把握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特殊性。

  在此基礎上,曾艷梅參考各種考察資料和數據,無數次召開技術研討會,制訂研發方案,他們根據國內高原電力機車轉向架的技術參數,並針對該項目大軸重、高溫、高原及沙漠運行等特殊要求,對其進行優化及適應性設計,量身設計了“耐熱型”大功率電力機車轉向架。

  已交付使用的埃塞俄比亞機車,產品質量可靠,動力學性能優良,是非洲第一款運營速度最高為120千米/小時、軸重最大為25噸的六軸機車。該車輛投入使用,將埃塞俄比亞與吉布提兩地的貨運時間,由原來的3天縮短為12個小時。

  其轉向架在運行過程中顯示出特有的設計優勢和針對性極強的特點,深受國外專家和同行的好評。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曾艷梅,猶如一株傲霜斗雪的梅花,在中車人實踐“中國智造”的征途上,砥礪前行,讓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散發出醉人的芳香。(記者 鄒靖方)

(責編:黃瑾、楊麗娜)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 人物事跡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