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雖然很累,但我享受累的過程”——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自飛

2017年05月01日15:53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日前,參與“神州”飛船、“嫦娥”衛星配件制造的張自飛來到北京人民大會堂,領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領獎的那一刻,他的腦海中突然掠過兒時有過的奇想——“收音機裡是不是藏著人?”

張自飛今年42歲,是甘肅天水華天電子集團天水七四九電子有限公司高級技術主管。近年來,他和團隊完成了50多項高可靠軍用開關電源的研制項目,成功應用在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領域。

11歲那年,農村娃張自飛擁有了人生第一台收音機。廣播節目從喇叭裡飄出,收音機裡面究竟藏著什麼?就靠著這些焊接的“小管子”就能魔幻般發出聲音?……張自飛很是著迷。

初中畢業后,張自飛被天水七四九廠技校錄取,學的是自己最喜歡的電子專業。參加工作后,他用拿到的第一筆工資“還願”——買元件做了台收音機。

“第一個台跳出聲音來的瞬間太有滿足感了!但滿足感稍縱即逝,總想著怎麼去改進。”

“要想土地鬆軟,就不能光縱向犁地,還得斜著犁。”從母親從小教的朴素道理中,張自飛養成了動腦筋解決問題的習慣,一遍遍改進工藝。終於,收音機從隻能收1個台“升級”到了能收7個台,他甚至做出了一台能看到模糊人影的電視機。

剛工作時,張自飛是一線工人。“我對技術工作充滿向往,總想讓自己的想法變成產品。”他開始偷偷下功夫,拜師學藝、自學研究,漸漸設計出了一些小型電源。

沒過幾年,國營工廠生意蕭條,他被分流到廣州一家從事手機配件生產的外資工廠。“短短幾年,藍光屏幕翻蓋手機就替代了‘大哥大’。科技發展一日千裡,隻有不斷學習,才能跟得上時代。”他說。

2003年,廠子效益扭轉,張自飛再回故裡。過硬的技術,使他隻用一半時間就完成了一項用於航空的電源轉換器的研制,得到了單位認可。10年過去,張自飛從一線工人來到了技術崗位。

通過一個煙盒大小的產品,實現從18伏到負1800伏的電源變換——這是張自飛在新崗位領受到的重要任務。

“經過艱難研制,初樣達到了技術參數要求,我在心裡打了80分。可從北京送樣回來后,覺得連30分都達不到。”張自飛去了北京才知道,這個電源變換器是要作為“神舟”飛船配件上天的,“關乎祖國大事,必須百分之百可靠!”

回廠后,張自飛及團隊經過數百次試驗,改版20多次,解決了“熱真空環境下的絕緣抗電問題”等諸多技術難題。2011年11月,攜帶這一電源轉換器的“神舟八號”飛船成功發射,遨游太空。

張自飛回憶,盡管對產品質量很放心,但守在電視機前的他把心提到了嗓子眼,“我們的產品是在返回時才工作的,千萬不能在最后掉鏈子”。落地時刻,他的興奮難以言表。

最讓他難忘的,是為“嫦娥三號”配備電源“懸絲診脈”的經歷。在產品交付前2個月,張自飛偶然發現,低溫狀態下連續加電啟動時,產品無法正常工作。他當時感覺“天要塌了”。

張自飛從產品元件中拉出一根根線,通過對間接數據的採集判斷,終於發現了症結:兩個元器件在低溫時無法匹配。8天8夜,他幾乎沒有休息地對症攻關。等問題解決時,他頭頂上的頭發掉了一圈。

張自飛是個工作狂。“工作就是愛好,愛好就是工作。雖然很累,但我享受累的過程,工作不飽和反而不快樂。”他說。

他從不想未來,也很少看過去,隻想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要想經營好家庭、服務好社會,需要持續不斷地付出、不斷努力。”

他感到,如今提倡“大國工匠”,正是國家、社會尊重勞動者的體現。“‘匠’,意味著創造、精益求精,這樣才推動時代進步。”

步入不惑之年、經驗豐富的張自飛不只是“單飛”,而是帶領“張自飛勞模創新工作室”10余名員工“齊飛”。他認為,一個人取得成就,離不開社會,離不開企業和團隊。

“等老了回憶一生時,可能會因為沒全力做好某件事而后悔,但絕對不會因為多付出而后悔。人最重要的是不糊弄自己。”張自飛說。(新華社蘭州5月1日電 記者張玉潔)

(責編:黃瑾、楊麗娜)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