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熱點專題>>勞動者之歌>>時代先鋒

高壓線上秀絕技 27年零生產事故——記內蒙古烏海電業局輸電管理處

2017年05月02日14:3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常年風餐露宿、登杆爬塔,甚至帶電作業,冒著生命危險默默守護著黃河岸邊千家企業、約50萬人口的用電安全。至今,連續27年未出現安全生產責任事故,並兩次實現全年輸電線路“零跳閘”,創造了內蒙古輸電線路安全運行的最高紀錄。

他們,就是烏海電業局輸電管理處的輸電線工人。

“苦活”中默默奉獻

在烏海市摩爾溝礦區,多處自燃的礦井冒著灰煙,加之春風卷起地上的塵土,空氣能見度差且彌漫著刺鼻味道。在這種環境下,輸電線工人劉昊東、越志軍等人開始了外出作業。山路崎嶇,車沒開多久,他們不得不下車步行,用了半小時才來到山腳下。卷褲腳,相互牽拉,留意腳下碎石的同時還要尋找最安全的山路,50分鐘后他們終於爬上山頂來到輸電鐵塔下。此時劉昊東的額頭已冒出汗珠,但今天的線路維護工作才剛剛開始。

“再確認下安全鎖是否已經扣上。”越志軍在鐵塔下一邊仰頭大聲叮囑,一邊比劃著,空寂的礦區裡蕩漾開陣陣回聲。“放心吧,已經扣上了。”爬上50多米高輸電鐵塔的劉昊東向下扭頭說。他嫻熟地更換了失效的絕緣子,並細心地檢查每一個插銷和螺絲的緊固情況……

烏海電網網架密集,35至220千伏不同電壓等級的線路共計105條1300公裡。輸電鐵塔和線路廣泛分布在荒山野嶺、煤礦山區、沙漠戈壁中,常年需要有人細心看護。輸電管理處成立至今已有27年,目前,有輸電線工人91人。多年來,工人們幾乎做著同樣一件事:在輸電鐵塔和高壓線上修修補補。

2016年夏天,烏海一礦區因開山放炮致一條高壓線損壞。線路跨越山區,若停電檢修至少需要兩天時間,部分企業會停產受損失,同時數萬家庭也將面臨停電。情況緊急,輸電管理處處長鄭璐決定帶電檢修。高壓線在一旁“噼啪”作響,工人們頂著烈日奮戰4個多小時終於恢復供電。當工友疲憊地挪下鐵塔,褪去屏蔽服時,裡面的衣服竟能擰出水……

劉昊東和工友們對自己分管的線路像對待孩子一樣充滿耐心,用心呵護。他們把線路台賬梳理成“家譜”,對所轄線路的健康狀況時刻做到心中有數。據計算,每年巡線工人均巡檢1800公裡。檢修工人均攀登200個輸電鐵塔,緊固螺絲3000道。

“險活”中嚴守安全

飛鳥喜歡將巢建在塔上,極易造成線路短路。2015年5月,輸電管理處要在220千伏庫棋線路的314基鐵塔上安裝防鳥針,這條線路總長240公裡,跨越工業園區、山地和沙漠。為提高效率,大家干到哪就住在哪,搭帳篷、架爐灶……10天的風夾沙裹,工友們嘴唇干裂,一張嘴就流血。飲用水喝完后渴得沒辦法,他們隻好用繩子吊著安全帽從野外的井裡取水喝。等任務完成后,工人們個個成了蓬頭垢面的“野人”。

他們負責線路的安全,自身安全也經常受到威脅。有一年春查檢修的時候,職工張桐川的工作是導線防振錘復位。由於他身體較重,一晃,瞬間翻到了線下。整個人完全靠一根安全帶系著,挂在了導線上。在場的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線下的監護人立即呼叫下一鐵塔作業的金寶來施救。金寶以最快的速度爬到鐵塔上,一步步地爬到導線上,使勁兒往上拉。張桐川騰出一手抓住導線,終於翻到導線上面。

烏海電業局黨委書記趙昶介紹,工人們以男性為主,復轉軍人佔到一半以上,因此輸電管理處堅持實行半軍事化管理。這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工人們雷厲風行、英勇頑強的作風。同時也促成了輸電管理處27年沒有發生安全生產責任事故,保障了輸電線路高效運行,也保証了每一位作業工人的生命安全。他說:“我們始終把安全生產作為第一理念,對工人們管理再怎麼嚴格都不為過。”

烏海電業局輸電管理處曾在2011年和2015年兩次實現全年輸電線路“零跳閘”,創造了內蒙古輸電線路安全運行的最高紀錄。這一成績看似光鮮亮麗,但工人們卻在排除萬難中付出了巨大的艱辛。工人嚴萃乾回憶,2015年那年,一戶人家庭院裡的楊樹生長過高,影響了上方高壓線路的安全運行。連續7次在這戶人家吃了閉門羹后,嚴萃乾才被允許修剪樹枝。

“粗活”中練細功夫

電力系統有句戲言:“線路工人沒文化,干活就憑膽子大。”但烏海輸電管理處的員工武能攻堅克難,文能技改創新。在他們朴素的認知裡,“大國工匠”的精神,就是看好自己的設備,改進操作工藝,對每個設備、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

走進輸電管理處,有一間面積不大的“鄭璐創新工作室”。鄭璐如數家珍地介紹著一件件他們自主研發的工器具、一張張獲獎証書。近3年,他們共“誕生”了56項技術革新、管理創新成果。6項成果獲國家級專利技術,並在生產實踐中得到應用推廣。

為積累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輸電管理處強化專業培訓,建立了“一對一”培訓機制,讓有工作經驗、取得科研成果,或在歷年技術比武中取得好成績的老隊員與新入職的年輕隊員結成互助對子“傳幫帶”,結合經常性技術比武活動,全方位帶作風、教技術、提技能。短短幾年,他們產生出國家級、全國電力行業、自治區級等各類技術能手5人,7項QC成果獲全國優秀成果獎。

2013年,烏海電業局考慮到老職工在野外工作的風險與辛苦,決定安排他們到一些較為輕鬆的崗位工作。可通知貼出去半個多月,沒有一個人請調。52歲的閆士兵說,輸電工作雖說苦累,但心裡舒坦。

“我覺得自己勤勞工作很光榮,尤其回到市裡,看著萬家燈火那種敞亮的感覺,自豪感油然而生:這是我們親手點亮的!”閆士兵說。(記者張麗娜、王靖、達日罕)

(責編:閆妍、秦華)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