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潘從明:從普通冶煉工到“大國工匠”

2017年05月02日10:16  來源:甘肅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今年“五一”前夕,全國總工會與中央電視台聯合推出的“大國工匠”第五季節目,在央視《新聞聯播》欄目播出。金川集團公司貴金屬冶煉廠冶金高級技師、十大“隴原工匠”、甘肅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潘從明和他“滴水掘金”的傳奇故事,引起全國億萬觀眾的關注。

創新:創造“滴水掘金”的工業傳奇

作為全球知名採、選、冶配套的大型有色冶金企業,金川集團公司擁有豐富的鎳鈷鉑族礦藏資源,也是全球唯一能夠同時生產8種貴金屬產品的企業。但如果沒有一套世界領先的提純技術,冶煉后的電解鎳渣,隻能作為工業廢料被拋棄。

鉑族貴金屬因其特有的導電、延展等性能,被用在導彈、衛星等裝備和產品的核心裝置上,是稀有的戰略性新型材料。我國的貴金屬儲量僅佔全球儲量的0.39%,資源有限,做好每一克貴金屬的回收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43歲的潘從明率領的貴金屬冶煉廠提純班就承擔著這一艱巨而光榮的任務。過去,金川集團公司從貴金屬中提取鉑、鈀、金3種產品。近幾年,潘從明團隊發揚敢啃“硬骨頭”的精神,勇於創新、善於鑽研,提煉出了鉑、鈀、金、銠、銥、鋨、釕等7種貴金屬。金川集團公司的貴金屬冶煉廠,成為國家鉑族金屬、戰略貴金屬資源保障的“前沿陣地”。

“深紅色—紫紅色—血紅色—黃紅色……”一隻橄欖球大小的錐體試劑瓶在潘從明的手中嫻熟地轉動著,轟鳴的機器聲此刻仿佛都靜了下來。借助一雙敏銳的眼睛,潘從明在渾濁的液體中,觀察其中極其微妙的色彩變化,甄別和捕捉著那些若隱若現的貴金屬分子。

潘從明團隊就是將曾經堆積如山的廢渣,變成渾濁的液體,再讓藏身在色彩斑斕水滴中的鉑族貴金屬,乖乖地“列隊”流淌進成品槽中。

從廢渣變成液體,從液體變成貴金屬,每一種貴金屬提取要經過20多道工序,有200多個技術控制指標。每一道工序、每一個控制指標都會讓液體產生不同的色彩變化。而這都被潘從明敏銳的目光捕捉到了。“要達到99.99%的純度,就不能有萬分之一的差錯!”潘從明用數以萬次的執著與專注,在相同的液體中甄別、篩選、剝離、回收,渾濁的色彩漸次分離,鉑、鈀、金、銠、銥、鋨、釕等貴金屬逐一“歸隊”。

這是一個對礦山資源吃干榨盡、變廢為寶的循環工業樣板,也是一個“滴水掘金”的現代工業傳奇。

堅守:21年痴心不悔奮進不止

1996年,技校畢業的潘從明參加工作,來到金川集團公司貴金屬冶煉廠。出身農村的他第一次見到了貴金屬,那個時候他才知道,世界上還有比金銀更稀有珍貴的金屬。

剛進工廠,對於潘從明來說,什麼都是新鮮的,但什麼也不會。勤奮好學的他從頭做起,對每一次學習機會都倍加珍惜。無數個日夜,他在台燈下啃下了一本本厚厚的專業書籍,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共寫下了30余萬字的學習筆記,這些都為他以后成才打下了堅實的功底。

善於鑽研思考,是潘從明的一大特點。在承擔《金川鉑族金屬高效分離與精煉新工藝研發與應用》這一科研創新項目中,他大膽改革沿用多年的金川貴金屬生產工藝,帶領班組技術骨干,反復研討實驗方案,常常連續幾個月日夜奮戰在實驗現場。通過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的拼搏,歷經了數百次的反復試驗,終於研發出了一整套穩定可靠、經濟環保的新型工藝,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2012年,廠裡下達了打通貴金屬全萃取工藝的任務。這是公司10多年前曾嘗試要使用的生產工藝,但未能成功。國內外的同行都對貴金屬生產的相關信息實行技術封鎖,可借鑒的東西實在太少。

在全萃取試驗期間,潘從明學習應用最新的萃取技術,為工藝參數的最終調整和設備改造完善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經過半年多的艱辛努力,全萃取工藝終於試車成功,系統運行一直平穩,鉑、鈀產品直收率提高了,也大大降低了銠、銥的分散。

2015年1月,為了杜絕鋨、銥等貴金屬在蒸餾中隨空氣而揮發,潘從明和5位工程師一道,改造了原來8級鋨、釕串聯吸收設備,自主開發出高效新型裝置,從貴金屬的間歇性排氣中,將鋨、釕收入“囊中”,使精煉吸收率提升近20%,此項技術創新成果獲得了2016年度甘肅省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

在最近兩年的時間裡,潘從明帶領他的團隊再攀技術高峰,通過近2000次的實驗研究,全面完成了“銀陽極泥中金鉑鈀高效提取技術”的研發並實現投產。該套技術在金川集團公司應用后,解決了傳統工藝的一系列難題,累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約1.5億元。2015年,經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鑒定,該套工藝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整整21年,潘從明從普通工人到高級工人技師,在貴金屬世界中探索,痴心不悔,砥礪前行。先后承擔完成了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1項、省級重點科研項目1項、公司級重點科研項目11項,累計創造經濟效益5.36億元。

目前,潘從明已經擁有國家級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公開發明專利26項,發表論文12篇,為企業培養了35名貴金屬精煉人才,成為國內貴金屬精煉領域的“大國工匠”。

求精:為了99.99%的極致目標

金、鉑、鈀、鋨、釕、銠、銥7種貴金屬產品的生產,是金川集團公司產品種類最多、工藝最為復雜的生產系統。

99.99%,是鉑族貴金屬出廠的標准純度。鎳礦廢渣裡的鉑族貴金屬含量極低,提純1克如此高純度的貴金屬,需要用60多種化學試劑,對至少5噸的鎳礦廢渣反復萃取,要經過20多道工序、200多個關鍵技術點,直至脫除萬分之一的雜質,才能生產出99.99%的稀貴金屬產品。因此,產品質量和品位是貴金屬精煉的生命。

在鉑、鈀的提煉過程中,一粒灰塵、一根頭發絲,甚至觸摸一下金屬器皿,都將導致價值數千萬元的產品不合格而被迫返工。延長工期不說,每次返工造成的損失有時高達百萬元。比如說,在提純分離的過程中,職工是不能離開崗位的,需要自己帶飯。一次,一名職工使用不鏽鋼的飯盒就餐后,用手觸碰了一下燒杯,導致銠粉產品含鐵過高,純度隻有99.9%,而不是要求的99.99%,兩公斤的產品不得不因為這一小小的疏忽而返工。

為此,潘從明再三細化崗位操作要領,制定了近乎苛刻的“鐵律”:嚴格將過濾時使用濾紙的數量控制在“多用一張浪費、少用一張影響產品質量”的精細程度﹔精煉崗位實行嚴格的封閉防塵措施﹔觸摸金屬器皿后必須洗手再操作﹔勞保用品嚴禁跨崗位使用……

在貴金屬精煉車間,每個職工一個班要在上百個燒杯間不斷地倒換。如果不小心摔碎了燒杯,洒落了溶液,甚至滴落幾滴溶液,造成的損失都不堪設想。有的職工為了加快過濾和提取時間,將要求的20張濾紙減少到16張或18張,都會導致產品雜質含量過高。因此,每個班使用了多少張濾紙、多少燒杯、多少溶液,潘從明都一清二楚。

在這裡,小到用過的濾紙邊角料要重復利用,操作過程中濺落在地面的一滴液體,工靴腳底的一片泥渣,潘從明和同伴們都要用試紙小心地收集起來,廢水廢渣中殘存的稀貴金屬元素也要深度回收,錙銖必較,生怕有0.0001克的流失。甚至窗戶沒有關好吹進灰塵,都會影響產品質量。多年的精細與執著,使貴金屬單位加工成本降低43.5%,提高了企業效益。

不斷追求卓越,實行精細化管理,嚴把產品質量關,由此形成了如今金川貴金屬的“高貴”品質,創造了在原料成分日趨復雜的情況下,保持一級品級率連續29年達到100%的質量奇跡!

“貴金屬精煉的工匠精神,就是用一萬分的嚴謹、專注、務實和精益求精,達到99.99%極致目標。”潘從明說。(記者劉興元 通訊員李延山)

(責編:黃瑾、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