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勞模風採

身邊的大國工匠·最美職工:用匠心對待每一件作品

——記工藝美術行業藝術大師孫雲毅

2017年05月08日11:06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孫雲毅細心觀察器型的色澤和油暈度。記者 叢民 攝

走進山東淄博康乾琉璃藝術品博物館,仿佛走進一座藝術殿堂,一件件由雞油黃、雞肝石琉璃制作成的鼻煙壺、蘿卜瓶、柳葉瓶、筆洗等藝術珍品琳琅滿目,這些作品都出自孫雲毅之手。

在博物館,記者見到了孫雲毅,由此了解了雞油黃、雞肝石的“前世今生”,以及這位中國工藝美術行業藝術大師創作背后的艱辛。

繼承傳統 鍥而不舍

雞油黃琉璃,色澤呈正黃色,光澤晶瑩,溫潤凝重,拋光后似被酥油浸潤,嬌艷欲滴,因色澤、油潤度酷似母雞腹中的雞油,被稱為“雞油黃”,還有“琉璃帝王”之譽。

雞油黃琉璃在明初興起,盛產於清代雍正、乾隆年間,被尊為“御黃”“黃玉”,為皇室和宮廷專用,嚴禁民間生產。雞油黃制作工藝曾一度在我國失傳。

上世紀80年代,孫雲毅的叔叔孫即杰開始對雞油黃進行研發。耳濡目染,孫雲毅也逐漸對雞油黃的復雜工藝著了迷。

孫雲毅自幼喜歡畫畫,最初跟著叔叔學習國畫。1983年,16歲的孫雲毅來到博山美術琉璃廠工作,並在此學習鼻煙壺內畫技藝。在工作中,孫雲毅發現自己的知識不足,1986年,他考入中國書畫函授大學,隨后又在1990年考入山東輕工美校進行了4年研修。

上世紀90年代,博山美術琉璃廠倒閉。孫雲毅的父親和叔叔一同開辦了小型琉璃廠,召集到原來企業的一些技術工人,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不分白天黑夜埋頭鑽研,致力於雞油黃制作工藝的研發。2007年,他們終於“復活”了雞油黃制作工藝。

孫雲毅繼承父輩們研究成果,憑著努力和堅持,帶著一顆包含敬業、堅持的匠心,使雞油黃制作加工工藝得以繼承和發展。

獨具匠心 精益求精

欣賞雞油黃不能局限於它的外表,領略它的制作工藝才能了解其精髓。這奇妙的技藝,傳承人孫雲毅展現得淋漓盡致。

2012年,孫雲毅成立淄博康乾琉璃藝術制造有限公司。2013年,他為一種雞油黃琉璃的生產方法以及基於此的浮雕加工工藝,成功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並成為淄博市名貴料器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

2015年,孫雲毅發現雞油黃產品出現了連續炸裂現象。一開始,他覺得可能是操作問題,便嘗試改進退溫爐和調整退溫時間,但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問題到底出在哪?他經過苦思冥想,決定從原料上找原因。這可是件需要耐心的事,因為一件雞油黃作品需要的原料有近20種。他一種一種原料地試,整整一個月后,最終找出了“罪魁禍首”——一種進口原料出了問題。

“相對於制作陶瓷、普通琉璃,雞油黃在配方、燒制爐溫等方面顯得非常難控制,即使將原料、爐溫保持在同一參數下,也可能會因為天氣或冷卻時間等因素導致失敗。”孫雲毅說,這也是前人有“十缸九不成”之說的原因。

藝無止境 再鑄輝煌

隨著孫雲毅名氣越來越大,他的雞油黃、雞肝石作品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他的作品更是登上“大雅之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他的十幾件雞油黃、雞肝石琉璃精品,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博物館也紛紛收藏他的作品。

他的作品《儒釋道三聖法像》獲得2013年“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金獎,《琉璃煙壺鐫刻·草間偷活》獲得2013“國信·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銀獎。

“制作雞油黃工藝要求很高,成本也很高,用料、火候必須恰到好處,稍有不慎就成了次品。 即使現在技術發達了,100件中能有10件是精品已經很不錯了。哪怕顏色只是稍有偏差或出現一絲氣泡,我們也會將其視為次品作廢,以保証雞油黃的品質。”孫雲毅始終用一顆精益求精的匠心,對待他的每一件作品。

如今,孫雲毅雞油黃燒制技藝已被評定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5年,他獲得中國玻璃琉璃藝術大師稱號,2016年又分別獲得中國工藝美術行業藝術大師、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在此之前,他還被評為山東省行業技師、山東省首席技師。

孫雲毅說,這麼多年對雞油黃琉璃的研制,靠的就是對這份職業的熱愛。

“雞油黃料器是博山人民辛勤和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的瑰寶。我一定要把它保護好、傳承下去。”孫雲毅說。

(責編:閆妍、秦華)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