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勞模風採

30多年來,胡從柱為建筑“接梁架骨”,吊起40余萬噸鋼構件 ——

身邊的大國工匠·最美職工:“老黃牛”的吊裝人生

2017年05月09日10:06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胡從柱在施工現場進行日常例檢。

初夏的廣東碧空如洗,遠遠望去,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的旅檢大樓顯得高大而雄偉。中建鋼構有限公司華南大區綜合工長胡從柱,爬上25米高的鋼架結構進行例行檢查,此刻的他顯得渺小而平凡。

30多年來,胡從柱如同一頭“老黃牛”,在建筑行業默默耕耘。他走南闖北參與打造了30多項精品工程,為建筑“接梁架骨”,吊起40余萬噸鋼構件筑成千層樓。

扎實練功參與重大工程

走進胡從柱的辦公室,一張並不寬敞的書桌擺滿了書籍和項目文件。書堆中,有一個本子被翻了又翻,邊緣處已微微上翹。本子裡畫滿了各種吊裝的示意圖和吊裝案例。“我就是喜歡胡思亂想,平時喜歡寫寫畫畫。”胡從柱腼腆地笑了笑。

臨摹現場、勾勒圖例、經驗總結、方法創新……一張張密密麻麻的紙稿穿越時空,把胡從柱32年的吊裝生涯逐漸呈現出來。

1985年,年僅17歲的胡從柱背上行囊來到深圳。那時,他還是一名學徒工,參與建設中國第一幢鋼結構摩天大樓——深圳發展中心。

鋼結構安裝中有一項“龍頭工序”——吊裝,是指吊車或者起升機構對設備的安裝、就位。成噸的鋼材,吊裝工要將其穩當地吊至高空,再精准地將構件組裝,屬於特種作業。

當時,鋼結構建筑在國內剛剛起步,吊裝工奇缺,胡從柱站在巍峨的大樓前,驚嘆於吊裝技藝的高深,同時一股復雜的情緒也涌上心頭:我能行嗎?

“成為一名吊裝工”的想法在胡從柱心裡悄然種下。結束一天的工作,工友開始休息時,胡從柱拿出專業類書籍仔細研讀,放下書時往往已是半夜時分。

紙上得來終覺淺,為了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遇到復雜的工作胡從柱就搶著做,一遍遍地請教師傅。許多個夜晚,他都在吊車上度過。

為了提高操作技能,胡從柱還和工友進行技術“比武”。“在地上畫一個直徑3米的圓圈,誰指揮的構件擺動幅度超過這個圈,就算輸。”胡從柱說,按經驗,一般構件的擺動幅度直徑在4∼5米的范圍。

有標杆,有方法,有勁頭。1995年,胡從柱作為吊裝班組長參建當時亞洲第一高樓——地王大廈。在當時,無論是安裝體量還是難度,地王大廈都是全國之最。胡從柱帶領他的班組,僅用1年零12天便完成了24500噸主樓鋼結構的施工任務,僅是美國AISC規范允許誤差的1�3,還創造了兩天半施工一層的驚人速度。

“有難度,找從柱”

將每一件事當成自己的事,這是胡從柱的工作信條。

“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項目是我做過的最難的項目。”胡從柱說。7萬余件鋼結構構件,14萬平方米屋蓋面積,頻繁的台風暴雨天氣更是加劇了施工難度。種種困難讓很多施工者搖頭畏難,公司找到胡從柱委以重任。2015年夏天,胡從柱背上行囊,再一次出發。

兩年來,胡從柱每天駐扎在現場,事無巨細都要一一檢查。今年春節回來,原來施工的地方被新建的橋梁橫通阻隔,無法按原來的方案進行。胡從柱沒有推卸責任,自己想好了解決方案,再找大伙商討。

“跟他搭檔最大的感受就是輕鬆!”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屋面項目執行經理曾偉能說,胡從柱不畏難,面對新的問題會找出新辦法,再結合經驗逐步完善。

艱難險阻,玉汝於成。胡從柱帶領班組,攻克了施工棧橋限重70噸的難題,實現了提前45天插入拼裝工作,完成了國內旅檢大樓最大規模的網架提升。

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項目竣工在望,胡從柱收到公司調令,即將奔赴柳州,迎接他的將是又一“大跨度”項目。“有難度,找從柱”這句話,對同事來說是信任,對胡從柱來說則是壓力和責任。“有困難,扛過去就好。”胡從柱說完笑了笑。

從首次應用14米鋼板的廣州新白雲機場航站樓,到所有鋼柱都有傾角的中央電視台新台址﹔從頻繁受到台風阻撓的廈門建發國際大廈,到構件無法進場的海控國際廣場……一旦被委以重任,胡從柱就負責到底,踏踏實實地做事。

大家都想拜他為師

港珠澳大橋旅檢大樓B區的施工負責人黃勝與胡從柱一起工作快兩年了,胡從柱的謙虛親和常常讓他打心底敬佩。黃勝說,遇到一些特殊位置不好施工,胡從柱會過來指導﹔沒做好的地方,胡從柱會耐心地講解。“他很有經驗,卻一點架子都沒有。這裡的每個人都想跟著胡師傅干,拜他為師。”黃勝說。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徒弟陳本東追隨了胡從柱23年,胡從柱的待人方式影響了他一生。2008年,極端的冰凍災害讓原本就工期緊張的武漢火車站項目“雪上加霜”。白天人多,胡從柱決定將吊裝作業安排在晚上。“從晚上7時一直工作到凌晨三四時,師傅就是在那時患上風濕的。”如今已成長為項目經理的陳本東回憶說。

雖落下了病根,但胡從柱卻認為,武漢火車站是自己從業以來最自豪的一個項目。“修好了,大家每年回家就方便了。”

風雨滄桑三十載,胡從柱參建的工程獲得中國鋼結構金獎5項,國家科技進步獎7項,他自己於2015年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面對這些榮譽,胡從柱說,自己只是“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記者 葉小鐘 通訊員 何倚華 胡翰潮)

(責編:閆妍、秦華)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