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綜合報道

有公司不要本地人 有公司隻招本地人

部分在滬企業招聘設戶籍門檻

律師稱“保障平等就業權利方向不能動搖”

2017年12月27日08:41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近日,上海市民張先生通過某網站應聘當地一家知名超市的分揀員,卻被超市方面告知不招收上海人。此事一經曝光引起諸多議論,不少人表示勞動密集型企業不招本地人早已是行業“潛規則”。對此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另一個情況是,也有企業部分崗位明言隻招本地人不招外地人。

前不久,家住奉賢區、擁有上海戶籍的張先生想應聘同區一家知名超市的分揀員。招聘方要求應聘者吃苦耐勞、無傳染疾病、無犯罪記錄等。張先生覺得這些條件自己都符合。然而,當他咨詢應聘時,對方卻回復“不要上海人”。

記者在某招聘網站信息中看到一則招聘“地鐵站務員”的信息,其中寫明應聘人員須是“外地戶籍”。另一家位於鬆江出口加工區的上海楚承電子科技公司招跟單員,招聘條件單列了一條“外地戶口或退伍軍人優先”。

在各大招聘網站的論壇討論區,關於招聘門檻設置“戶籍條件”的討論比比皆是,不少應聘者對這樣的“潛規則”亦心知肚明。

“很多老板不願意招聘本地人,主要的原因是相比來滬打拼的外地人,本地人的生活相對安逸和穩定,不如外來者那樣專注和進取。但我認為這就是一種偏見。” 有類似經歷的應聘者說。

有公司“不要本地人”,有公司“隻要本地人”。記者了解到,上海多家公司給出的財務、出納、會計招聘信息中首先要求是“上海戶籍”。一家銀行在招聘保安時,也要求“需上海戶籍”。還有諸如招聘倉庫管理員、業務員等崗位也注明“本地人優先”。

“不要本地人和隻招本地人是兩個極端。”前程無憂人力資源專家告訴記者,在招聘中,明確不要本地人的普遍是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原因是覺得崗位工作壓力比較大,或需要員工吃住在公司統一管理。而隻招本地人的企業集中在財務、會計、金融等行業,這是考慮到用人風險﹔還有一些銷售、中介崗位優先招聘本地人,是看中本地人的人際關系資源。

對此,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剛認為:“雖然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單位向勞動者提供公平就業的環境,但在現實生活中,像這樣設置戶籍門檻依然較為常見。不論怎麼說,保障平等就業權利方向不能動搖。”同時他表示,招聘單位設定的任職條件,哪些屬於正當用人權,哪些構成就業歧視,還是有衡量標准的:如果用人單位把應聘者天生就有、無法自我選擇的屬性設為硬性條件,比如應聘者的戶籍、血型、性別等,則必然構成歧視。(通訊員葉赟 記者錢培堅)

(責編:閆妍、秦華)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