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已是大势所趋(图)
2014年03月18日08:51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E-mail推荐: |
“延迟退休”作为收入分配改革中备受关注的议题,此次全国两会期间被热议。先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延迟退休一事仍处在收集意见阶段。后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态,延迟退休方案肯定会在2020年之前出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写入了决定, 而我国退休年龄已经50多年没有做过调整,同时,“未富先老”已经成为我国可以预见的未来,“延迟退休”被认为是大势所趋。
此次被认为已经给出的“时间表”表明,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已无须讨论,据记者采访有关参与政策制订的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作出科学可行的制度设计。
延迟退休 “ 投鼠忌器 ”
1951年我国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里规定,职工退休年龄男是60周岁,女职工是50周岁。1955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中把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提高到55岁,这一法定退休年龄延用至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需要通过改革退休年龄来适应这种变化。
另一组数据是,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的数量将以年均800万以上的规模激增。数据显示,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02亿人,据有关研究机构的专家预测,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
“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到时候社会总抚养比将大大提升。我们也许现在是2个多一点的人养1个人,将来也许会到1个人养1个人。”李忠表示,延迟退休年龄,客观上有助于缓解老龄化给我们带来的社会抚养的压力。
尽管总总研究数据表明“非延不可”,但是决策部门仍然对延迟退休年龄“投鼠忌器”——最大顾虑是担心对青年就业形成“挤出效应”。
人社部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20~59岁就业年龄组人口将在2020年达到8.31亿峰值。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将面对巨大的就业增长压力。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约占每年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且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高,我国青年就业压力巨大。”
就业问题成为延迟退休政策推出的阻力之一。
“大学生找份工作这么难,再延退,还让不让人活了?”
“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人不退,年轻人彻底找不到好工作了。”
网络上、现实中,都有不少类似反对声。
甚至有观点认为,我国每年离退休人员在600万~700万人,一旦实施延迟退休会导致600万~700万适龄就业人员找不到工作。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曾表示,在劳动力需求不变的前提下,延迟法定的退休年龄,会对就业产生一定冲击。不过,老年人与青年人的工作岗位之间不是一对一的替代关系,实际的挤出效应需要综合测算。
可目前,我国研究机构尚未有对延迟退休和就业的量化研究的权威数据。
胡晓义也表示,每年600万的退休人员对于青年就业会形成一定的替代关系,但两者不是完全简单的加减关系,不是“退一个人补一个人”的关系。
胡晓义还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仍然要把促进就业和创业放在突出的位置来加以安排,特别是青年就业。
![]() |
(责编:王飞飞(实习)、段欣毅) |
全总要闻
- “一封女工来信”引出一件委员提案
-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亟待落实
- “我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 让女职工“想生、敢生、能生”
- 一线代表:建立技术津贴制度,让技高者多得
- 一场一线劳模和职工代表的“两会夜话”
-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颁布实施以来 工会维护…
- 新时代更要发挥好职工主力军作用
- 李玉赋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总工会界别联组会议
- 工会界委员聚焦新业态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全总发布会
- 全总2018年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8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
- 2018年工会“两节”送温暖新闻发布会实录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
- 民生专题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
- “五一”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