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工會十六大·創新鑄輝煌15】壯大工會資產讓職工得更多實惠
張銳 鄭莉
2013年10月08日10:26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北京工會會員有著令人羨慕的諸多“福利”:手持“京卡·互助服務卡”,可在北京享受優惠保險、優惠健身、免費介紹工作、臨時應急救助等多種服務。據初步統計,北京市總工會直屬企事業單位已為全市會員累計開展了8類94項公益服務,逾千萬職工受益。北京市總工會之所以能夠如此“大手筆”,其底氣源於不斷發展壯大的工會企事業和資產,為服務職工夯實了物質基礎。
工會企事業及資產是工會開展工作和履行社會職能的物質基礎,其能否發展壯大直接關系到工會服務職工的實力。近年來,各級工會按照全總提出的工會資產監管新思路,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從改革資產監管體制、完善資產監管制度、調整優化資產結構布局等方面入手,切實推進了工會企事業和資產的健康發展。
這是一組值得關注的數據:截至2012年底,全國縣以上工會企事業單位共有2304家,企事業資產總額272.6億元,所有者權益146.4億元,收入總額118.7億元,實現利潤4.8億元。與5年前相比,資產總規模增長35.4%,收入總額增長27%,同時全國縣以上工會企事業年均資產保值增值率為111.5%。顯然,中國工會十五大以來的5年,是工會企事業和資產從數量到質量都快速增長的黃金時期。
工會企事業和資產如今已步入良性發展軌道。當然,這份成績來之不易。這些年來,各級工會抓住機遇,既積極爭取黨和政府賦予更多資源和手段,又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制度建設,特別是基本建立起資產監管組織體系和制度體系,為工會企事業和資產發展壯大保駕護航。如全總出台的《關於工會企事業單位資產監督管理的暫行規定》、《工會企事業單位資產損失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工會企事業單位資產處置暫行辦法》等,以及各地方工會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的實施細則和配套制度,都切實提高了資產監管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水平。為明確監管部門和監管職責,全總、省級工會以及部分地市級工會還設立了資產監管機構,對本級企事業單位履行出資人職責。
如何有效防止資產流失,確保工會經費資產的安全、完整和效益,同樣是擺在各級工會面前的一道考題。為此,各級工會進一步加強了資產產權管理。各級工會普遍實行了本級企事業單位年度經營業績考核和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同時,加強工會資產基礎管理和產權管理,貫徹《物權法》,開展工會不動產產權登記,完善工會資產統計體系,基本摸清了全國工會企事業資產的數量、分布和結構等情況,並嚴格審核資產處置事項,對工會資產做到“心中有數”。
明確發展思路、推進改革創新、做優做強工會企事業單位是過去和今后幾年工會資產管理的重要任務。為此,全總制定下發了《關於推進工會企事業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關於做好工會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為增強工會企事業服務職工和工會工作全局的能力水平提供宏觀指導。在全總的推動下,各地工會在積極爭取黨政支持的同時,也因地制宜加大了對職工文化、體育、療養等場所的投入,推動工會事業單位回歸公益本性,並指導公益性事業單位和企業協調發展,為保障和改善民生貢獻工會組織的力量。
目前,全國工會已基本形成職工文體教育事業、職工互助保障事業、職工療休養事業和職工旅游服務業四大服務體系。工會經濟實力的提升,受益的是廣大職工。據不完全統計,到2012年底,在全國縣以上工會企事業中,工人文化宮俱樂部、工人體育場館年均近3000萬人次參加活動﹔工會療休養機構每年接待職工群眾270多萬人次,為300多萬職工群眾進行體檢,近萬名職業病患者和工傷職工得到康復治療﹔工會院校、職工學校和職工技能培訓機構年均培訓70多萬人次。此外,中國職工保險互助會5年來累計為職工支付互助金、慰問金超過6億元。(記者張銳 鄭莉)
(責編:陳稚瑤(實習)、申亞欣) |
相關專題 |
· 熱點專題 |
全總要聞
- “一封女工來信”引出一件委員提案
-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亟待落實
- “我們對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 讓女職工“想生、敢生、能生”
- 一線代表:建立技術津貼制度,讓技高者多得
- 一場一線勞模和職工代表的“兩會夜話”
-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頒布實施以來 工會維護…
- 新時代更要發揮好職工主力軍作用
- 李玉賦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總工會界別聯組會議
- 工會界委員聚焦新業態勞動權益保障問題
全總發布會
- 全總2018年全國“兩會”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8年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
- 2018年工會“兩節”送溫暖新聞發布會實錄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
- 民生專題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
- “五一”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