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工會新聞>>熱點專題>>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第十三屆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評選表彰標兵個人

李剛:勇於創新、追求卓越 實現人生的“無縫”對接

2013年10月09日14:46  來源:人民網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李剛,男,44歲,漢族,中共黨員,天津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管加工部電氣作業區作業長、高級技師。先后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第七屆中華技能大獎、全國知識型職工先進個人、全國“五四”青年獎章,天津市黨員“十大時代先鋒”、“五一”勞動獎章、第二屆道德模范等多項榮譽稱號。

    二十多年裡,他在大無縫建設發展的大熔爐中鍛煉成長,立足本崗,刻苦鑽研技術,從一名電氣設備點檢員成長為一名新時期學習型、知識型、創新型產業工人。不僅能夠熟練駕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管加工設備,而且敢於向“洋設備”挑戰,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不斷改進、完善設備功能,使其始終保持世界領先水平,為大無縫的發展、為振興民族工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90年夏天,走出校門的李剛來到正在建設中的大無縫,成為管加工廠的電氣維修工。看著從美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等國引進的結構復雜,自動化程度高的先進設備,作為一名僅有中專學歷的設備維修工人,要想點檢維修好這些世界一流的設備,除了刻苦鑽研技術,沒有別的捷徑可走。迎難而上,挑戰“洋設備”

    當時,大無縫正處於建設時期,來了一批外國專家。他把這作為難得的學習機會,決心不管多難,也要把技術學到手。外方專家在安裝調試時,用警戒線將調試區域圈起來,中方人員一律不讓進入。當時他發現外方專家晚上還調設備,就主動湊上去,外方專家工作到幾點他就跟到幾點。看到要用工具,就主動遞過去,臟活兒、累活兒搶著干,一來二去,外方專家漸漸對他產生了好感,偶爾閑下來時,便向專家請教問題,時間長了,外方專家在安裝調試設備時,破例允許他進入調試區協助工作。李剛極其珍惜這一機會。那段時間,他緊盯現場的外國專家,記錄每一個細節,回到宿舍無論多晚都要將一天學到的筆記整理出來,一年下來就積攢了10多本近20萬字學習筆記。他深知,如果不抓住這難得的機會拼命學習,就無法駕馭這套“洋設備”。

    為盡快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他又先后上了大專和本科,系統學習電氣自動化控制理論知識。為便於向外方專家學習溝通,他有意識地強化了外語知識。鑒於大部分設備都是計算機控制,他還自購計算機方面的書籍,一有空就學,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通過不懈的努力,他很快從一名維修工成長為電氣設備維修的行家裡手。

    1993年11月2日大無縫生產的第一支石油套管,昭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中國石油工業長期依賴“洋管”的歷史將一去不復返!熱試成功只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當時,設備運行不穩定、工藝技術不成熟,使生產時斷時續,有的設備問題連外國專家都一籌莫展。李剛看在眼裡、急在心頭,憑借著設備安裝時學到的技術和對設備資料的消化,他挺身而出,大膽挑戰“洋設備”。先后解決了數百個設備難題,為公司增效達千余萬元。由他研發的在一台設備上完成鋼管雙頭打印的技術,至今在國內仍是獨有。

    短短的幾年,他從一名普通的維修工,成長為一名專業知識全面、技術技能精湛的電氣專家和科技型黨員。1995年榮獲天津市新長征突擊手稱號,1997年獲天津市三星級青年崗位能手,1999至2001年連續三次獲天津市“九五”立功獎章。“管端電磁聲探傷設備的研制”項目,被評為1999年天津市“講理想、比貢獻”競賽活動優秀項目。

勇於創新,向“洋設備”開刀

    隨著企業跨越式發展步伐的加快,產能不斷擴大,管加工生產線也由5條擴展到29條,無縫鋼管年加工能力已由原設計的50萬噸猛增到300余萬噸。工作量的大幅增加,對李剛和點檢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維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他根據以往的工作經驗,整理出3萬多字的電氣控制資料,總結出了471條故障處理方法並編制成冊,被確定為維修執行標准。作為一名設備維護人員,隨著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能力的不斷提高,他不再滿足於處理一般的設備故障,而是又瞄准“洋設備”的缺陷進行改造,使其功能更加完善,效率倍加提高。

    廠裡新建的3#套管線,投巨資從美國引進了一台接箍擰接機。設備安裝時,他發現電氣設計存在缺陷,把台架上的傳感器及輸出電磁閥的控制錯裝到了馬達控制中心裡面。這不僅會給日后的設備維修帶來很大麻煩,而且增加了安裝成本。他馬上向外方專家指出問題,要求變更設計。但外方固執地認為設計上沒有問題。為了讓他們承認設計缺陷,李剛查閱無數資料,做了大量試驗,用數據說話。他及時向領導匯報,經過多次協商,外方終於同意按李剛合理的設計變更施工方案。結果不僅節省了安裝費、材料費20多萬元,還提前4天完成任務,多創效益100多萬元。

    2006年他是主研人之一的“大口徑石油套管擰接技術的研究”獲天津市科學技術成果獎。

追求卓越,超越“洋設備”

    多年來,大無縫人敢於向“洋設備”開刀,走出了一條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自主發展之路。特別是2006年與德國米爾公司聯合建設白俄羅斯無縫鋼管項目,實現了由技術引進到技術輸出的飛躍。

    在白俄羅斯項目設備安裝調試中,由於S7程序的問題使設備頻繁出現故障,一度使項目停滯。李剛得知后,連夜查圖紙翻資料,憑著多年的設備點檢維修經驗大膽嘗試,舉一反三,將有關建議及時傳往國外,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了問題。在大無縫人多方協作,共同努力下,白俄羅斯項目於2007年底順利驗收交接,早於德國設備驗收近一年,贏得了白俄羅斯方面的高度信任和稱贊,展現了大無縫強大的技術實力。

    2009年6月,美孚尼日利亞第一次在中國境內採購管線管合同,技術要求非常苛刻,而且合同交付的時間很短,國內一些知名企業也不敢問津。為搶佔市場,大無縫頂著壓力挑戰這一高端產品。為滿足合同的特殊技術需求,李剛和同事們發揚“白加黑,五加二”的精神,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產品按合同如期履約。這一成功,為集團公司管線管打開國際市場鋪平了道路。

    特殊扣系列產品是集團公司極具競爭力的市場主打品種,2010年3月份,集團公司特殊扣合同激增,大多是加工難度大的出口訂單,每一份合同的保質及時兌現都事關市場、事關利潤。此時,3#線擰接機扭矩曲線突然出現問題,經現場人員確認是設備採集卡發生損壞,更換新採集卡后發現軟件不能兼容。正當大家一籌莫展時,想到了多年已深入人心的那句話——“有故障找李剛”。並不負責這區域的李剛聞訊后,連夜驅車從市區趕到廠裡,利用自己對VB系統語言的精通,修改了軟件程序,使問題得到及時解決。特殊扣線恢復了生產,當月產量10000噸以上,為企業贏得首季開門紅作出了突出貢獻。

    現在的管加工部已成為世界上生產線最多,產能最大的管加工生產廠。李剛也伴隨著企業前進的步伐,成長為敢向“洋設備”開刀的技術專家,成長為一名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電氣技術帶頭人,實現了人生的“三級跳”。

    如今,李剛對管加工部設備的電氣系統都已做到了了如指掌,各類故障都能從容應對。他的同學和朋友不止一次勸他說,憑你目前的本事和實干的勁頭兒,到其它企業收入肯定不止現在的10倍。他只是淡然一笑說:“沒有大無縫,就沒有我李剛的今天。是企業哺育了我,成就了我今天的成績。盡管我家境並不是很富裕,但做人要忠誠守信,知恩圖報,我隻有傾盡全力工作,才能報效祖國,報效企業,才無愧於偉大時代給予我們的機遇。”

(責編:衛濤(實習生)、申亞欣)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