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工會新聞>>熱點專題>>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第十三屆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評選表彰標兵個人

劉向紅:一顆腦袋三顆心 善於適應不同角色

2013年10月09日15:18  來源:人民網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劉向紅,男,41歲,漢族,中共黨員,合肥市廬陽區城市管理局清潔一隊隊長。

    退伍近20年,他的身上依舊保留著軍人本色,即便不在軍營,工作起來也如行軍打仗,似乎永不疲倦,“拼命三郎”的勁頭讓身邊所有人敬佩。然而,鐵漢也有柔情,他當上了環衛工的帶頭人,對於管理充滿了智慧,總能想出很多“金點子”解決難題﹔對待下屬環衛工,他粗中有細,親如父母兄妹,生日送上祝福,夏日尋找陰涼歇腳地。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一線環衛工作者,1000多名環衛工口中“最貼心的好委員”。

不舍軍人本色,工作他是“拼命三郎”

    1994年退伍后,劉向紅被分配到了當時的合肥市中市區市容委運輸車隊,一轉眼到了2003年,他從運輸車隊調到廬陽區城管局清潔二隊做副隊長。9年過去了,他不改軍人本色,依舊雷厲風行。一到清潔隊他就發現,這裡的工作遠比想象中要難得多,不是拿掃帚掃馬路這麼簡單。大馬路上的垃圾怎麼掃,綠化帶裡的垃圾怎麼掏,什麼溫度要降塵,什麼溫度不能洒水,處處有學問,處處有門道。新工作新挑戰,劉向紅拿出了當年在部隊的鑽勁和認真勁,下決心一定要把這裡的工作做好。

    從那以后,每天凌晨4點多鐘,廬陽區各個路段上就會經常出現這樣一個身影:一個穿著環衛工作服的男子,騎著自行車來回穿梭。這個身影就是劉向紅,他每天凌晨4點多會准時出現在路段上,跟環衛工們一起清掃馬路,隨后還會跟著垃圾收集車查看收運過程,了解其中每一個環節。

    環衛工們凌晨4點上班,到中午12點就可以換班休息了,但同樣早起的劉向紅卻不能休息,他還要到路段上跟工人們聊天,了解各方面的情況。盡管副隊長也是工作在最一線,但下面卻有500多環衛工,了解他們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年多,劉向紅每天隻睡四五個小時,終於將全部工作爛熟於心,也對500多環衛工有了基本的了解。

    2008年罕見的雪災,讓很多人再一次記住了劉向紅。大雪肆虐,城市交通基本癱瘓,保通行成了最緊要也最嚴峻的考驗,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任務都落到了環衛人員身上。接到任務后,劉向紅連夜組織人員購買了必須的鏟雪設備和工業用鹽。可是雪情還是超過了先前的想象,是50年一遇的大雪災。面對這樣的考驗,劉向紅第一個沖在最前面。

    從2008年1月25日,合肥下第一場大雪開始,他的身影就從家中“消失”了,他領著大家清橋頭、鏟馬路,連續7天都沒回家。餓了,就吃方便面、面包沖飢﹔有時早上買的飯團,在懷裡一揣就是一整天﹔放在環衛車駕駛室內的饅頭,等想著吃的時候,早就凍成了冰疙瘩。劉向紅腳上的球鞋早就被雪水浸透了,雙腳也泡爛了,踩進洒了工業鹽的雪水裡,腫爛的雙腳更是會鑽心地痒疼,但他卻說沒時間換,而且換了也沒用,還會被浸濕的。就這樣,劉向紅在雪地裡堅持了7天7夜,保証了城區道路暢通。

    2012年開始,合肥市進行垃圾收運方式改革,為確認在哪些地方擺設垃圾桶、在何時清運垃圾比較合適,劉向紅又是每天晚上跟著垃圾收集車跑通宵。前后整整花了半個月時間,終於把基本情況摸清,全區每天300多噸的生活垃圾在全合肥市率先實現桶裝車載,讓又臟又臭的垃圾池和小板車從此成為了歷史。

實干巧學,做起管理他像“智多星”

    時任清潔隊隊長的劉向紅還有一個綽號,就是“馬路隊長”。他不坐在辦公室聽匯報,而是每天都泡在馬路上,跟環衛班長聊天,跟環衛工們交流,總是不斷琢磨如何改進工作。實干加巧干,他還真琢磨出了很多門道。

    影響最大,在行業內也最具示范效應的,應該算是“兩把掃帚並一把”。在2003年時,廬陽區的道路清掃還是兩個部門來負責的:人行道由街道來負責清掃,其他部分由城管部門來負責。劉向紅到了清潔隊后,每天都跑到路段上去觀察,很快他就發現了問題:由於兩個部門上路清掃的時間不同,要求也不一樣,因此同一個路段常常出現兩種景象,快車道上很干淨,但人行道上卻很臟﹔而且由於是兩個部門負責,時常會出現推諉扯皮的現象。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劉向紅提出了一個建議:兩把掃帚並一把,人行道和快慢車道全部都由城管清潔隊來負責清掃。這個建議要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阻力,因為街道清掃人行道是有經費補助的,如果合並的話,街道的這筆經費就沒有了。盡管阻力很大,但為了城市整體環境的整潔,劉向紅反復向有關部門建議,最后這個建議終於被採納了,並在全市推廣,整個城市的清掃保潔都上了一個台階。

    劉向紅還琢磨出了很多東西:以前還沒有發明濕掃車,駕駛員開著清掃車一過,那是漫天煙塵。駕駛員掃完一個路段下來,渾身上下全是灰。經過反復琢磨,反復試驗,劉向紅給清掃車裝上了一個噴水裝置,在清掃前先噴霧,這樣就沒有揚塵了,這也是最早的“濕掃車”了。大型垃圾收集車進不了慢車道,無法清洗垃圾桶,劉向紅就想辦法改造了小型收集車,加裝了一個小水箱,既能收集垃圾,又能清洗垃圾桶,一舉兩得。

    合肥市目前正努力朝著區域性特大城市的方向邁進,因此對市容市貌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情形下,劉向紅推出了“星級路段”的管理新模式。這個模式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環衛工、駕駛員、路段、車輛等全部在內,都施行“五星”考核評比,每個月都要進行一次全面考核,獲得“五星”的將受到獎勵,而表現不好的將受到一定的處罰。

鐵漢柔情,關心環衛工他如“及時雨”

    劉向紅看上去人高馬大,而且還是當兵出身,但是在粗獷的外表下,他卻有一顆非常細膩的心。對於局裡的每一個環衛工,年紀大的,他視為父母般尊重﹔同齡人,他視如兄弟姐妹般真誠相處,將心比心,將心貼心,正因為有了劉向紅的種種關心,盡管做環衛工很苦很累,收入也不高,但一線的環衛工們卻“死心塌地”跟著他,用他們的話說就是:跟著劉委員,我們就算累一點,心裡也高興。

    廬陽區城管局有1000多名環衛工,劉向紅會隨身攜帶著一個小本子,這個本子上記著其中每一個人的生日。1000多人,平均每天都會有兩三個人過生日,因此劉向紅幾乎每天都要做這樣一件事:親自到路段上,給過生日的環衛工送上一張生日賀卡和一份小禮物。賀卡與小禮物加起來可能也就值10塊錢,但是這對環衛工們來說,可是一種莫大的關心和鼓勵。

    炎炎夏日酷熱難耐,馬路上的溫度都高達50多度,環衛工們的辛苦可想而知。劉向紅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能不能給他們找個歇腳乘涼的地方?沿街有不少大商鋪,留個角落給環衛工歇歇腳乘乘涼該多好。於是劉向紅開始一家一家地跑,每個路段都挑選幾家較大的店鋪,跟老板反復商議。終於,在反復努力下,很多人被劉向紅的真誠所打動,同意開設一個專門的區域讓環衛工進來休息。劉向紅給這樣的休息點取了個溫馨的名字——清涼驛站。於是,當高溫酷暑來臨時,沿街不少店鋪都挂出了“清涼驛站”的溫馨招牌,而這背后是劉向紅對一線環衛工的關心。

    在平時對一線環衛工嚴格要求的同時,劉向紅還特別會體諒大家。如果環衛工有親屬生病了,劉向紅會主動讓其回家照料,哪怕人手不夠自己上路段去清掃,也不會不讓其回家的。就是在2008年罕見的雪災面前,劉向紅也特別體諒大家的辛苦,科學地進行人員調配,他自己一直堅持了7天沒有回家,但環衛工們卻得到了輪班休息,沒有一人因工作而受傷。

    環衛工在馬路上作業,是個高風險的活,為防止意外,劉向紅還特別想辦法籌集經費,為每一個環衛工購買了人身傷害意外險。環衛工勸阻別人不要亂扔垃圾卻得不到理解時,劉向紅倡議為他們設立“委屈獎”,給環衛工一定的安慰﹔在逢年過節時,劉向紅還會把外省的一些環衛工聚在一起,大家一起過個團圓節。

    正是憑著這股“拼命三郎”的勁頭,劉向紅先后獲得了省勞模,市、區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十佳城市美容師”等榮譽稱號。

(責編:衛濤(實習生)、申亞欣)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