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選:洒進千家萬戶的工會情愫
李俊廷
2013年10月09日19:05 來源:中工網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吳宗選慰問湄余公路工地遭遇雪凝冰凍的山西籍農民工。 王齡 攝
寄語中國工會十六大
中國工會十六大勝利召開,開啟凝聚工人階級正能量、共筑中華民族中國夢新征程。
余慶縣農民工王廷祿2007年在山西大同市打工時,被煤礦頂板砸傷致殘,法院判決賠償王廷祿25.42萬元,煤礦政策性關閉卻使賠付不能執行。余慶總工會多方為王廷祿聯系維權渠道,致函山西省維權站,致信省長信箱,登報反映維權。2010年6月,王廷祿終於領到25.42萬元賠償金。
余慶縣總工會像這樣的跨省維權事例不勝枚舉,農民工都能如數家珍。這些事例折射工會維權有聲有色、卓有成效,歸功於黨組書記、副主席吳宗選同志創造的全國第一個工會維權的人大議案、貴州第一家工會網站、貴州第一次工會理論進黨校、貴州第一批縣級困難職工幫扶中心。
一條議案給5萬農民工披上“護身符”
2006年2月,余慶縣人大代表吳宗選提出《建立農民工維權管理機制的議案》,大會主席團表決一致同意立案。
議案引起縣政府高度重視,制定《余慶縣農民工維權服務實施意見》,隨后建起農民工維權服務的聯席會議制度、工資支付保障金和安全保証金制度、救助保障機制、社會保險等配套制度,給全縣5萬名農民工添了個“護身符”。
這項從工會角度提的議案促成了從源頭建立農民工維權長效機制,在全國尚屬首例。
議案促成出台的制度給工會維權提供了“尚方寶劍”,余慶縣總工會為農民工維權如虎添翼。
2010年,貴州省疾控中心對施秉縣恆盛有限公司工人檢查職業病,余慶籍農民工有16人患矽肺病。患四級傷殘的5人因補償標准未達成一致而未領取賠償金。吳宗選率兩名副主席赴恆盛有限公司調查余慶籍農民工患矽肺病情況,並會同余慶法律援助中心多次與公司進行協商談判。2011年8月,施秉縣人民法院再次組織雙方調解,5名民工終於領到賠款184萬余元。
吳宗選的民情日記記著討薪維權的辛酸經歷和維權碩果:2006年為余慶籍農民工吳成倫在河北省務工致一級傷殘索賠17萬元﹔2010年為農民工陸永燕聯系當地工會救助2萬元﹔2012年為在河北省務工的50名農民工索賠26萬元……
幾年來,幫助余慶籍在外務工人員維權20余起,索賠金額300余萬元。
一頁網站架設跨省維權的橋梁
“今天的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怎麼不依靠網絡做好服務工作?”愛動腦筋、愛趕時尚的吳宗選把眼光盯在陌生的網絡。
2006年7月,吳宗選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向全國總工會信息中心“越級”申請:利用全總網站空間和生成系統開通余慶縣總工會網站。
好事多磨,獲全總批准后,單位沒人懂網絡信息技術,網站日常管理問題擺在他的面前:聘人得花錢,趕鴨子上架難擔重任。不服輸的性格讓他擔起這副重擔,他放棄星期假日及晚上休息時間,廢寢忘食、挑燈夜讀地鑽研網站管理技術,邊學邊干地維護和管理寶貝般的網站。
女兒擔心爸爸累死累活也搞不出哪樣成績﹔妻子摸著丈夫頭發稀少的腦殼心痛而埋怨說:你還是多留幾根頭發吧﹔朋友們更是譏笑他,這把年紀了還充什麼好漢。幾個月下來,他這位網絡外行變成了內行,在單位是位名符其實的網絡專家了。
網站開通,標志著余慶縣總工會是全縣首家開通政務網站的單位,成為全省第一家開通網站的工會。跟農民工更近了,幫助維權更快捷了。
余慶縣農民工張回忠在杭瑞高速公路某特大橋做鋼模時,從橋墩上摔下致殘,雙方因賠償問題協商未果。張回忠親戚在余慶工會網站了解到工會能幫他維權,便到余慶縣總工會求助。吳宗選發函銅仁市碧江區總工會求助,還陪同律師前往辯護。最終,公司賠償張回忠98784元。
大家看到吳宗選依托網絡以血肉親情為農民工兄弟討薪維權,都稱他是“維權使者”、“職工小棉襖”。
一堂課件讓千名科級干部熟悉工會理論
山區農村的基層黨政領導干部對工會的性質、作用、職責知之甚少,針對領導干部不能很好的領導和協助工會開展工作的現狀,吳宗選向縣委提出在縣委黨校黨政干部培訓班中開設工會理論課程的建議得以採納。
從 2005年起,每年舉辦的各類黨政干部培訓班都安排工會理論課程,1000多名科級干部、工會干部接受工會理論培訓。
開創工會理論進黨校的先例,迅速在遵義市、貴州省推廣。
工會理論進黨校后,科級領導干部了解、熟悉和掌握了工會理論知識,黨和政府將更多的資源手段賦予了工會組織,全縣上下重視和參與工會工作便蔚然成風。對工會的“發號施令”“令行禁止”,對工會的安排意見“馬首是瞻”。
過去,不重視、不關心、不過問工會工作的10個鄉鎮,居然在黨務政務服務中心設立“困難職工幫扶崗”、“三關工程服務崗”,成為職工、農民工的服務陣地。
天壤之別的變化、刮目相看的今昔,追根溯源就是工會理論進黨校,採訪到的鄉鎮干部無不稱贊吳宗選“鬼點子多”。
一家困難幫扶中心救助3156人
吳宗選經常教育職工:隻有苦干實干方能出實績,隻有人人都是職工貼心人,才能提高工會組織的社會影響力。他更是這樣身體力行,說到做到的。
2002年,吳宗選響應上級號召,在全省第一批成立了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幾年下來,幫扶基礎卻很薄弱。吳宗選硬是迎難而上,2008年高標准的在全省第一批建起了三星級幫扶中心,開辟辦事大廳,設立困難救助、法律援助、職業培訓、職業介紹、“三關工程”等窗口,開通“12351”維權熱線。專人辦公,建立和完善幫扶制度、幫扶辦法,建成了集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工會法律援助中心、農民工維權服務中心、工會勞動爭議調解中心“四位一體”的辦事大廳。
十年來,幫扶中心開展生活救助、醫療救助、法律援助、助學救助3156人,發放救助金192萬元。印發《農民工維權手冊》、《致農民工朋友的慰問信》等3萬份。
敖溪酒廠下崗職工趙欽江,患多種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其妻患腦血栓全身癱瘓,失語不能交流。得知這一情況,吳宗選與班子商議,決定從2001年起把趙欽江定為特困職工長期幫扶救助,其孩子列入“金秋助學”對象,完成從初中至大學學業。
2002年,吳宗選帶著幫扶中心人員尋找勞模,深入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受表彰勞模所在的單位、廠礦、企業及居住地調查走訪。
7月的一天,他們頂著驕陽似火的烈日,在龍溪鎮芝州村沙壩一帶走村串寨、不辭辛勞找到73歲高齡的勞模趙大海。
趙大海第一次接過生活補貼和慰問金時,熱淚盈眶地說:我受表彰都40多年了,做夢都沒有想到黨和政府還記到我。
採訪結束,筆者百思不解這樣一位普通的基層工會干部,默默無聞地做出蜚聲省內外的顯著業績。翻閱採訪記錄才從縣委書記的那句話找到答案:吳宗選是位“三敢”式的好干部。
是的,吳宗選的“秉性”就是敢想敢說敢干,骨子裡滲透著創新的干事風格,工作軌跡烙印奉獻的創業激情。(李俊廷)
(責編:陳稚瑤(實習)、申亞欣) |
相關專題 |
· 熱點專題 |
全總要聞
- “一封女工來信”引出一件委員提案
-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亟待落實
- “我們對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 讓女職工“想生、敢生、能生”
- 一線代表:建立技術津貼制度,讓技高者多得
- 一場一線勞模和職工代表的“兩會夜話”
-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頒布實施以來 工會維護…
- 新時代更要發揮好職工主力軍作用
- 李玉賦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總工會界別聯組會議
- 工會界委員聚焦新業態勞動權益保障問題
全總發布會
- 全總2018年全國“兩會”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8年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
- 2018年工會“兩節”送溫暖新聞發布會實錄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
- 民生專題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
- “五一”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