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工會新聞>>熱點專題>>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基層工會主席風採錄

王漢生:深耕細作老黃牛 貼心服務在基層

楊雪

2013年10月09日19:06  來源:中工網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王漢生為基層單位頒發榮譽証書 金榮 攝

  寄語中國工會十六大

  中國工會第十六次代表大會承載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走向“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中國工會第十六次代表大會在黨的領導下必將開啟中國工運史的新篇章!

  55歲的王漢生已年近花甲,曾下鄉當過知青,而后一步一個台階地從電力生產一線工人做到技術員、班長、副主任、工程師……到如今的烏江公司(華電貴州公司)工會主席。成功的背后沒有一絲僥幸和偶然,來自一線的他深知,要想做好現在的職責,扎根一線傾聽群眾心聲是至關重要的。

  在從事工會工作的8個年頭裡,他始終保持著“親近群眾、走近群眾、了解群眾”的處事作風。作為發電企業,烏江公司所屬13家電廠“天南地北”、分布在全省各地的大山深處,最遠的電廠車程得走9個小時。盡管這樣,他還是堅持每年至少2次走到所有電廠調研。“走到一線去,到職工中間去,才了解職工在做什麼、想什麼、有什麼困難。我每年都要走2萬多公裡路,相當於二萬五千裡長征呢,不過這是車程。”他曾幽默地說。

  寬厚的微笑是王漢生的個人符號。在每次的調研中,與每個職工見面時聊聊工作問問生活成了他的習慣。而那奔波輾轉於各基層的身影就好像深耕細作走東西的老黃牛,不懼辛勞隻為把群眾的擔子扛在肩上,把職工的困難解決在實處。

  內省修身 術業專攻閑暇喜好茶道的王漢生對佛道儒的“內省修身”思想頗為推崇,在他看來,不斷的學習知識,更新知識,才能開拓自己的視野,陶冶自己的情操,才有足夠的知識底蘊來自省己身,不斷完善自身的素養,將本職工作盡力做好。在任職工會主席一職之前,他是烏江公司有名的生產、管理專家,因為貢獻突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曾有人不解的問他:“您是公司生產經營方面的專家,為什麼選擇當工會主席?”他則干脆而風趣的回答道:“承蒙組織的信任和職工的厚愛,我這個人干一行愛一行,職工選我當工會主席,我當然要把事情辦好,對得起職工。”都說“隔行如隔山”,轉工作專業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是十分不易,在重重困難面前,他選擇了穩扎穩打、邊學邊干,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廣泛了解公司工會工作的實際情況。通過不斷的學習,他的政治、業務素質有了很大提高。如今的他對工會工作可說是如數家珍,順手拈來。

  勇挑重擔 執著奉獻在許多人看來,企業和職工身處的位置和角度不一樣,在雙方之間出現矛盾的時候,兩者的身份必定是敵對的,問題是難以協調一致的。王漢生卻說:人心是一杆秤,每人心裡的計量標准不一樣,導致在企業和職工之間難免會出現一些矛盾和誤解,大家把出現的問題當做“難啃的骨頭”,不過是不肯換位思考,而正是在這樣的時候,工會才更加需要充分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把企業和職工雙方的難處分析透徹,推動兩者間的互相理解,平衡雙方的利益關系,努力當好一個標准的“秤砣”,實現雙贏。

  在江葛公司改制后職工安置問題上,王主席牽頭成立職工安置談判小組,多次到江葛公司召開職工代表座談會,並安排江葛公司工會為職工聘請法律顧問,提供法律咨詢,對重要事件出具法律意見書,將職工的行為規范到法治軌道上來,使整個轉讓過程合法化、合規化。同時,王主席耐心、認真地多次與新老股東、與地方政府及水泥公司職工不斷溝通、談判、交涉。在他的努力下,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組織完成了烏江公司持有江葛公司60%股權轉讓項目。競買人普定縣嘉琪水泥有限公司的報價為最高報價,成為江葛公司60%股權轉讓項目的受讓人。公司在股權轉讓前已制定職工安置方案,並通過江葛公司股東會和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在股權轉讓完成后,為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公司特成立現場工作組,積極開展職工安置、補償工作,依法解決職工安置、補償問題,充分兼顧職工最大利益,多次調整補償計算標准。

  為把職工的困難解決到實處,王漢生牽頭以“溫暖萬家大幫扶”為載體,深入實施了送溫暖工程。開展了以關愛一線職工、關愛特困職工、關愛患病職工、關愛離退休人員、關愛勞動模范、先進職工、關愛社會為內容的“六個關愛”活動﹔推動形成以節日日常性走訪慰問、困難救助、金秋助學等為主體的困難幫扶工作體系﹔及時掌握公司系統困難職工和弱勢群體工作生活狀況,建立、細化幫扶檔案。在2011年開展的“送溫馨關懷、建和諧華電”活動中,做到“進職工門,知職工情,解職工難,暖職工心”,對所屬各基層單位職工、離退休(含內退)職工、特困職工進行了節日慰問,共發放慰問金208萬元,其中,向8戶勞模、118戶特困和困難職工發放慰問金及困難補助39.6萬元。

  以人為本 執業共贏王漢生認為:要實現企業與職工的雙贏,絕不能只是一紙空談,要推動企業和職工的共同發展,才會得到企業上下對工會工作的一致認同,才算盡職盡責,不辱本分。怎樣才能共同發展呢?對企業而言,人才是最強的生產力,企業需要人才才能實現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提升,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對職工而言,被企業認同,獲得職業的開拓和發展,是實現個人價值,達到人生目標的最好途徑,是個人發展的最直白注解。於是,他便著手通過大力開展技能大賽、勞動競賽等方式打造人才成長綠色通道,在為企業培育優質人才的同時,為職工謀取晉升發展的廣闊空間。

  王漢生致力於結合企業經營特點大力開展技能大賽,不斷創新培訓模式,提出了“專賽專訓、專人特訓”培訓模式,為技能大賽“量體裁衣”打造賽前集訓方案,讓培訓與大賽實現無縫對接,培養選拔出了一大批專業技術能手。按照博觀約取理念,提出了“兩個結合”培訓模式。一是把賽前培訓與年度培訓相結合。每年均將技能大賽納入工會重點工作之一,將大賽培訓工作納入職工年度培訓方案,提前做好統籌規劃,貫穿“以賽促訓,以訓促學”理念,在職工中形成了“無時不賽,無處不賽,無人不賽”的良好氛圍。同時通過開辦員工每周一講堂、舉辦禮儀培訓班、安全大課堂等豐富培訓形式,全面提升職工綜合素質﹔二是把賽前培訓與專項工作相結合。自公司工會成立以來,公司開展技術革新,技術改造項目1548項,在貴州省2011年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中,公司3名選手包攬水輪機檢修大賽前3名,1名選手榮獲電焊工大賽第2名。多年來涌現出3名中央企業技術能手、5名中央企業青年崗位能手、4名貴州省技術能手、7名華電集團公司技術能手、38名烏江公司技術能手,對系統職工技能大賽賽前培訓率達到100%.在人才脫穎而出后,王漢生又說服公司以“人才以用為本”為原則,不斷創新技能大賽激勵機制,對在技能大賽中涌現出的優秀人才,公司除給予一次性物質獎勵、授予“烏江公司技術能手”和晉升崗位工資外,更通過晉升技能等級,聘為專業帶頭人或專業主任,並在職稱晉級、崗位晉升、評先評優、學習培訓時給予優先考慮,通過這些具體措施加大對職工的使用力度,讓優秀人才獲得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讓技能大賽成為成就職工夢想的大舞台。經過幾年的實踐,相關激勵措施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職工鑽技能、爭優秀、求提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企業建立健全“知人善用、用人唯賢”的人才培養、選拔、晉升機制打下基礎。

  在王漢生的帶領下,公司及所屬各基層工會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公司先后榮獲“全國和諧勞動關系優秀企業”、中央企業“職工技能大賽先進單位”、全國能源化學系統“先進工會組織”、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先進基層工會”、貴州省“職工素質建設工程先進單位”、貴州省直屬企業“五星級工會”等榮譽。他本人也被評為貴州省電力工業局“一等功臣”,成為全國能源化學系統的優秀工會干部。

  這些年的風雨兼程,讓王漢生懂得:人生好似“三道茶”,先苦后甜再回味。在本職崗位上盡職盡責扮演好角色,是時事賦予的重任,更是實現自身價值、追尋人生意義的最佳途徑,所以,他自始無怨無悔,並將繼續微笑著在這個崗位上揮洒汗水。 (楊雪)

(責編:陳稚瑤(實習)、申亞欣)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