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第十三屆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評選表彰標兵個人

游弋:憑借勤奮攻克創新難關 填補技術空白

2013年10月09日16:03  來源:人民網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游弋,男,43歲,漢族,中共黨員,河南煤業化工集團永煤公司車集煤礦班長,高級技師。他憑著勤奮的自學,成為一名技術精湛的電工高級技師,發明的“鋼絲繩全自動除塵裝置”,填補了國內主提升鋼絲繩淨化技術的空白。

苦練技術  笨鳥先飛

    游弋出生於安徽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年幼時母親患病直到17歲時,母親因病撒手而去,母親病故給他那本來就已經貧困潦倒的家留下的是更多的債務。為減輕家庭的沉重負擔,游弋隻好含淚走出學校,告別家鄉的那片熱土,四處打工掙錢養家。當邁出家門的那一刻起,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干出一番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並通過自己不懈努力,做一個受人尊重的人。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成為永煤公司車集煤礦一名勞務工。上班不久,聰明能干的他就選當上一名電工。當時他既高興又為難,高興的是他成了一名技術工人,為難的是基礎比較薄弱。怎麼辦?隻有笨鳥先飛。上班時,別人干活他認真看﹔下班后,別人休息他就跟書上學。當聽說永煤公司培訓中心晚上有電工培訓班時,他就每天騎著自行車前往學習,無論刮風下雨,他都咬牙堅持,十來公裡的路程他不知來回跑了多少趟,隻要開班,他都必到。培訓名單上沒有他的名字,他就在教室后面站著堅持聽課,趴在窗台上做筆記。看到他這樣刻苦學習,培訓中心的老師非常感動,就破例給他在教室后面單加了一張桌子。就這樣一邊晚上學理論,一邊白天到井下進行實際對照操作,再加上老工人的指導,很快他就熟練掌握不少專業知識,業務技能得到突飛猛進的提高,很快成長為一名技術上的骨干力量。

激發創新欲望

    在車集礦機電工技術比武點評會上,裁判長指出一條參賽選手共同存在的毛病,芯線切割長度不能保持一致,且耗時多,工藝差,嚴重影響比賽效果。聽到這些,一個想法在游弋的腦海中開始浮動,要是能設計一把簡單快速,標准實用的切割鉗子,不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嗎?隨后,他便開始了第一項發明。不懂理論,他就纏著技術員要答案、作分析﹔不懂設計,他就找人幫忙畫圖紙、改設計﹔沒有專業設備,他就跑到市場上淘回一些舊配件、電鑽、銼具等工具,在家裡又是敲打、又是鑽。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上百次的推敲試驗,“電工快速定位剝線鉗”誕生了。試用的成功,工友的稱贊,讓游弋第一次感受到了創新的快樂和自豪。

    有了這次成功,工友們對他也刮目相看,有啥難題就來找他解決。工友們抱怨在接線切密封圈時,耗時費力不說,手還容易被刀割傷,很是麻煩。游弋的另一項發明井下“電纜密封圈制作專用工具”徹底解決了這一煩惱。

“這兩項專利使原來剝線、制作密封圈的時間由20分鐘縮短至6分鐘左右,而且使接線的工藝更加標准。”游弋的工友們深有體會,“咱們永煤公司包攬2005年省煤炭系統電鉗工技術比武前四名,這兩個工具功不可沒。”

攻克創新難關

    成功的背后總有一段布滿荊棘、洒滿汗水的艱辛路程。發明,對於一名普通職工游弋來說,難度可想而知。主井閘控系統出現故障,當班班長帶著游弋前去處理,看著班長忙前忙后,熟練操作,他自己卻眼瞅著電控系統和圖紙,無從下手,一堆專業術語聽也沒聽過,這件事讓游弋認識到了自身理論知識的匱乏。為了盡快掌握基本技能,游弋就像海綿吸水似的,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上班時,別人干活他認真看,下班后,就跑到培訓學校“蹭課”,回到家,就拿著書、圖紙自學,幾個月下來筆記記了一尺多厚,家裡到處都是圖紙。就這樣一邊學理論,一邊對照實物實踐操作,加上工友的熱心指導,很快游弋就掌握不少專業知識,業務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突破了理論上的障礙后,游弋的發明創新工作如火如荼。在對主副井進行檢修維護時,他將發明的目光瞄准了主井鋼絲繩除塵上來。面對一個新的課題,怎樣除掉效果最好?運行中的鋼絲繩抖動怎麼辦?怎樣才控制能夠更為節能?一連串的問號在他腦海中縈繞。為了弄清鋼絲繩擺動數據,每天下班后,他獨自帶上礦燈、簡易的實驗工具、記錄用的紙和筆,頂風冒雪的登上幾十米高的天輪平台上,直到晚上九點多才下來。回到家裡還要畫圖總結,經常徹夜未眠。一個月后,一套完整的自動除塵設備投入使用后,切實改變主井周邊環境及絞車房的設備衛生,減少職工的勞動強度,同時延長了主井鋼絲繩的使用壽命。該專利在煤礦主提升鋼絲繩淨化方面屬首創,開拓了主提升鋼絲繩淨化的新領域。

    難題攻克的多了,創新就更有了底氣。他先后又自費研制改造盤形閘開關、井下中央變電所饋電開關改造,發明電動扎網鉤、大頭網線鉗等多個項目,投入使用后不僅為礦井節約大量資金投入,同時又為生產贏得寶貴的時間。

常懷感恩之心

    經歷過母親病故,中途輟學打工,四處打工掙錢的游弋,深知今天的穩定生活來之不易。2006年5月,游弋因為工作出色,順利從勞務工轉為企業合同工。那一刻,再次堅定了他感恩企業,報恩企業的信念和決心。

   “永煤是我的家,是他給我提供了施展自己才華的舞台。”游弋誠懇地說,“我要好好在礦上工作,盡自己最大努力,為礦井的安全生產盡一份力。”

    游弋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近幾年來,游弋隨著發明專利的增多,名聲也越來越大,不少廠家都向他發出邀請合作或是購買專利。最多的時候,他一天收到了20多封信。親戚朋友勸他和廠家合作,或者把專利賣掉,這樣就能賺很大一筆錢。種種誘惑擺在他的眼前,但游弋心中就認准了一個“死理”:沒有永煤,就沒有我現在的一切。他便一一回信婉言謝絕,並告知廠家要與礦上聯系專利事宜。

    “從隊裡到礦上,都在為我的發明、創新開綠燈,不僅提供材料,還提供人員技術支持。”游弋說,“礦上還把我的發明專利放在學習室裡供兄弟單位參觀學習,這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車集煤礦在集團公司科技創新大體制下,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採用了科技市場績效考核制、科技成果收購制、知識產權保護制等,每季度都會對收購的科技成果進行重獎。游弋的很多發明創造也是在這樣的優越體制下誕生的。

    游弋先后獲得商丘市“優秀青年”、河南省煤炭系統“五一勞動獎章”、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感動河南煤化“十大人物”、全國首屆“百名優秀青年礦工”、全國煤炭系統“技能大師”、全國“技術能手”能稱號,他領銜的工作室被命名為全國首批十四家“技能大師工作室”之一。他還取得十一項國家專利、發表機電專業論文數篇。

(責編:衛濤(實習生)、申亞欣)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