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第十三屆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評選表彰標兵個人

多吉:雪域高原上的公路“守護神”

2013年10月09日16:51  來源:人民網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多吉,男,50歲,藏族,中共黨員,西藏自治區青藏公路分局那曲養護段副段長。

    幾十年來,多吉以“道班為家,養路為業”的精神一心扑在本職工作上,多次受到國家、自治區、交通廳等部門的表彰,還多次以代表身份到北京等地參加大型會議,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在近30年的一線養護工人生涯中,多吉懷著一顆對黨忠誠、對事業熱愛、對人民負責的雄心,情系養路事業,汗洒平凡崗位,兢兢業業地戰斗在生產一線上,默默地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養路事業。多年來,他都能做到嚴於律己、克己奉公,文明養護、,大膽探索、銳意進取,立足本職、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充分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20多年來,在他管養的路段當中,曾多次受到局級和上級部門的嘉獎,先后被評為全國勞模、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特別是在當前“反對分裂、維護穩定、促進發展”主題教育活動中較為突出。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多吉始終牢記自己入黨時的誓言,踐行著自己入黨時的庄嚴承諾。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生活上,他是個熱心腸,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工區和附近的特困戶生活的艱辛,盡一切努力去幫助他們,如當年他在二十四工區任工區長期間,在生產盈利分配中,在職工人人有份是正常的,而在他那裡就連退休工人、家屬、待業青年等都有份,這就是經多吉提議討論通過后決定的,當時工區上有5戶遺屬,每月僅有35元的生活費,生活極其困難,他又規定每年從三產收入中每戶補助500元,已故職工遺屬次仁邊宗老人,無子女、無親屬,十幾年來一直住在工區,幾年前雙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他又專門派人輪流照顧老人,幫她做飯,端屎倒盆:已故職工遺屬吉姆、普珍等幾戶多年來一直居住在危房中,因無經濟來源,無勞動力,無法蓋起新樓,他見此問題,又自己帶頭,多次籌款、組織捐款,給他們解決了住的問題,前后為八個困難戶的,吃、穿都由自己全部承擔。對附近牧區特困戶牧民來工區加工面粉的他也規定不收加工費等,他的事跡曾在多家報刊上報道。居不完全統計,這麼多年來,僅他微博的收入為特困戶、希望小學及災區捐款達3萬余元。無論本單位職工、家屬、特困戶、待業青年,甚至附近的牧民來說他都以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來要求自己,為職工辦好事、為人民辦實事,得到了上級領導乃至周圍牧民的一致好評。

    作為道班的負責人他開拓創新、銳意進取。1992年小多吉多次召開工區全體職工會議,組織大家尋找開發三產的路子,組織職工、待業青年義務去牧場檢牛糞賣,並將廢棄的舊瀝青桶收集起來。沒有經驗,他指定兩位責任性強的人,從小事做起,從擺台球桌開小賣部起,慢慢積累經驗,在他的精心組織領導下,工區的積累逐漸增多,在短短的幾年中,就盈利22萬,先后購買了四輛東風自卸車,一台裝載機,一輛小車,逐年增加了工區職工三產收入,隨著青藏鐵路的建設,把機械承包到青藏鐵路建設中,到2004年底三產盈利200萬,現有機械固定資產近49萬。

    作為一名養路工,他工作認真,愛崗敬業,是工人內部每個人都學習的榜樣。他愛公路,也愛養路工這個職業,從他參加工作的那一天起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一點一滴地塑造著高原護路人無私奉獻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風貌,為了保証青藏公路的暢通,他像一顆石子一樣緊緊貼在公路上承受著車輪的一次次碾壓,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是一名養路工,我的職業決定了我的一生必須與公路打交道,用我的力量維護確保公路的暢通是我的天職”,多麼朴實而嚴肅的話啊!實踐証明,幾十年的養路生涯他確實用那句話的精神認真地完成一次次任務。20年來他一直都“以路為伴,以道班為家”多少個春夏秋冬,他總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工作,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堅決服從領導分配﹔每逢節假日,總是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主動提出加班加點,為有急事的同事頂班。正是他這種公而忘私、一心為公的模范行動,深深地感動了每位職工,全段的職工都以小多吉為榜樣,滿腔熱情地積極投身於為人民服務的養護事業中,為西藏交通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責編:衛濤(實習生)、申亞欣)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