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號潛航員楊波:工會幫助我們解決“后方問題”
2013年10月20日15:02 來源:人民網-中國工會新聞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 |
人民網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李葉)“我們的家屬有問題和需要,都可以打電話給工會解決。”楊波笑著說,“這讓我們在海上做實驗的時候,都能夠感到后方是安全的。”作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獎者、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海洋聲學技術實驗室副研究員的他,參加了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1980年出生的西安人楊波,是目前中國下到海底最深的人之一。2012年6月27日,他和他的同事搭乘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潛入了世界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並順利下潛至7062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記錄。
在談到工會工作給科研人員帶來的幫助時,他回憶起自己參加蛟龍號科研的經歷。楊波是蛟龍號聲學系統的研究人員。聲學系統是蛟龍號的“眼睛”和“嘴巴”,確定蛟龍號深度、繪制海底精確地形等等工作都離不開這套系統。由於系統的研發要在實戰中進行,出海對於楊波並不陌生,有時候一走就要一百多天。在海上,通訊隻能依賴昂貴的海事衛星電話,楊波和他的同事很難與家人聯絡。考慮到科研人員長期出差且難以與家人聯絡的實際問題,中國科學院工會和聲學研究所工會的工作人員會在他們出海遠行之前,上門了解科研人員家屬的想法和需求,科研人員出海后,家裡的情況也能夠通過工會傳達到位。
楊波認為,工人的需求並非只是物質報酬的增加,來自工會的人文關懷也能讓人們體會到勞動的價值。“讓我們踏踏實實地在科研工作中長期做下去,也讓我們的心理需要得到滿足”。
楊波說,科研機構的工會應該從宣傳和實際行動上引導青年學者認真、長期地投身科學研究中去,這也是保障我國科研事業發展的重要部分。
(責編:李宇浩、張玉珂) |
相關專題 |
· 熱點專題 |
全總要聞
- “一封女工來信”引出一件委員提案
-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亟待落實
- “我們對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 讓女職工“想生、敢生、能生”
- 一線代表:建立技術津貼制度,讓技高者多得
- 一場一線勞模和職工代表的“兩會夜話”
-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頒布實施以來 工會維護…
- 新時代更要發揮好職工主力軍作用
- 李玉賦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總工會界別聯組會議
- 工會界委員聚焦新業態勞動權益保障問題
全總發布會
- 全總2018年全國“兩會”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8年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
- 2018年工會“兩節”送溫暖新聞發布會實錄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
- 民生專題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
- “五一”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