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一步——中國新生代農民工以新態度融入城市
韓喬 安蓓 樊曦
2013年10月21日13:5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E-mail推薦: |
新華網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 韓喬 安蓓 樊曦)社交網站“臉譜”的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在其新書《向前一步》中,激勵全球女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目標。而正在北京舉行的工會十六大上,來自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80后”農民工代表郭志剛,說得最多的也是“要向前邁一步”。
19歲技校畢業進入造船廠的郭志剛,經過不斷學習,現在已經是一個80多人技術團隊的副主管,能看厚厚的英文圖紙,也是公司最年輕的高級技師。“年輕人要主動往前走一步,這一步就是提升技能,讓城市需要我們,這條路並不寬敞,但還是能走通。”
郭志剛初中時不是“好學生”。他畢業后復讀了一年,還是沒考上高中,上了一所技校。“就在復讀那一年,我想明白了一些事。農村的孩子,上學是個出路,學一門手藝也是一個出路。所以后來讀技校、進工廠工作,我都一定要讓自己拔尖。”
年復一年的努力后,2008年,郭志剛在公司開始“找到感覺”。當時是造船業黃金時期,郭志剛被安排承擔很多新的工作。“那一年得到了很多肯定,當人對一個地方開始有責任感的時候,他就融入了。”
郭志剛是典型的中國新生代農民工,出生於1980年之后,沒有干過農活,畢業后直接進城。他們努力工作,也希望得到城市尊重和認可。
來自吉利集團的“85后”代表呂義聰是另一位“主動融入”的農民工代表。2003年,一場家庭變故使他不得不放棄高中學業,從安徽滁州老家去浙江打工。“我在火車上是一路哭著到了台州。那時心灰意冷,看不清自己的未來,也沒把城市當家。”
初來台州的那幾年,呂義聰白天向師傅學技術,晚上看書自學。師傅不會說普通話,他索性用隻言片語的台州話和師傅交流。經過10年打拼,呂義聰已經成為廠裡最高級別的七星級員工,年收入超過10萬元。
“不要指望城市可以無條件接納你,你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鍛造成為這個城市的有用之材。”呂義聰說。
和他們的父輩不同,新生代農民工更注重個人職業發展以及提高生活品質。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2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新生代農民工的訴求不再是僅僅滿足於經濟上的獲得,同時對穩定的居住場所、享有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也有較高需求。但在這條融入之路上,有形和無形的障礙依然存在。
工會十六大代表王華君是湖北宜昌一名出租車司機,他最擔心的是生病。由於是農村戶口,他隻能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生病住院要回湖北秭歸老家看病。“從宜昌坐車到鄉裡要4個小時。住院可以在鄉衛生院報銷80%。如果鄉衛生院看不了,可以轉到城裡住院,但那樣隻能報銷30%。”
江蘇省宿遷市總工會黨組書記王勇代表告訴記者,“社會保障、住房、子女教育以及與之相關的戶籍是農民工融入城市的四道門檻。”
中國政府正在努力破解這些障礙。工會十六大報告提出,要促進農民工逐步融入城市,促進農民工公平享有社會保障權利。
郭志剛覺得,“一方面我們期待國家的傾斜政策﹔另一方面,時間不等人,年輕人要有自己的規劃。”
他希望“90后”的小弟小妹們能沉下心來,好好學一門手藝。“這個社會發展迅速,需要知識和技能,否則今后連進工廠操作機器都很困難。”
(責編:李清彥(實習)、段欣毅) |
相關專題 |
· 熱點專題 |
全總要聞
- “一封女工來信”引出一件委員提案
-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亟待落實
- “我們對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 讓女職工“想生、敢生、能生”
- 一線代表:建立技術津貼制度,讓技高者多得
- 一場一線勞模和職工代表的“兩會夜話”
-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頒布實施以來 工會維護…
- 新時代更要發揮好職工主力軍作用
- 李玉賦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總工會界別聯組會議
- 工會界委員聚焦新業態勞動權益保障問題
全總發布會
- 全總2018年全國“兩會”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8年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
- 2018年工會“兩節”送溫暖新聞發布會實錄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
- 民生專題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
- “五一”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