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經濟形勢報告
2013年11月04日09:04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編者按
10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邀在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了經濟形勢報告。報告深刻分析和闡述了我國的經濟形勢,闡釋了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趨勢,指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要更加注重解決好職工切身利益問題。
李克強總理的報告在各地工會干部和職工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李克強總理專門為工會十六大代表作經濟形勢報告,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工人階級的親切關懷、對工會工作的高度重視。報告有針對性地回應了廣大職工關心的經濟熱點問題和切身利益問題,是一堂生動的“經濟形勢公開課”。
應廣大讀者要求,本報今日特全文刊發李克強總理的經濟形勢報告,敬請讀者垂注。
同志們,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中國工會十六大的成功召開和選出新一屆領導機構表示熱烈祝賀,向我國億萬職工和廣大工會干部致以誠摯問候,向中國工人階級表示崇高敬意!我國工人階級是發展的主力軍,大家對經濟形勢、走勢都很關心,應大會邀請,我今天主要講三個問題。
一、關於我國經濟發展形勢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需要放在國際經濟大環境中來透視。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我們面臨著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突出特點是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主要發達經濟體增長低迷,好的增長1%多一點,差一些的就負增長了﹔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中體量比較大的幾個,增速普遍不超過2%,個別好的也不超過5%。2010年,我們的經濟增長是兩位數,達到10.4%,但到去年四季度,因為國際國內多重復雜因素交織影響,經濟增長率隻有7.8%,今年繼續下行,一季度是7.7%,二季度是7.5%。我為什麼上來要跟大家講GDP呢?同志們可能會問,說我們不能片面強調GDP。這個話說得不錯,但我們畢竟是發展中國家,發展還是我國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更重要的是,我們關注GDP,其實關注的是就業。過去,我國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會拉動大約100萬人就業。經過這幾年經濟結構的調整,尤其是隨著服務業的加快發展,目前大概GDP增長1個百分點,能夠拉動130萬、甚至150萬人就業。我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有關方面反復測算,都認為要保証新增就業10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在4%左右,需要7.2%的經濟增長。我們之所以要穩增長,說到底就是為了保就業。
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怎麼辦?要穩增長、保就業,我們有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擴大財政赤字,增加貨幣供應量。通過打赤字、發票子來帶動投資,這樣做,雖然當年可能能見效,但需要財政、貨幣政策有相應的運作空間,更重要的是這種短期刺激政策難以持續。因為我們的赤字率已經達到2.1%了。這是什麼概念呢?歐盟定了一個標准,就是赤字不能超過GDP的3%,當然后來很多成員國沒有遵守,超過了。結果大家都知道,出現了歐債危機,從前幾年一直持續到現在,一些國家經濟增長無力甚至下降、失業率大增,原有的福利也無法保障。就貨幣來說,我們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余額3月末超過了100萬億元,已經是GDP的兩倍了。換句話說,就是“池子”裡的貨幣已經很多了,再多發票子就有可能導致通貨膨脹。大家都知道,惡性通貨膨脹,不僅干擾或者說破壞市場,而且會給人民生活帶來巨大的副作用和壓力,甚至造成人心惶惶。
第二種選擇,就是堅持不擴大赤字,既不放鬆也不收緊銀根。這就需要我們保持定力、穩定政策。那麼有的同志可能會說,這樣做是不是不作為了,隻要站住不動就行了?那不行,你要不動,就像騎自行車一樣,停在那裡晃兩圈兒,沒准兒就摔下來了。所以還得動,要穩中求進,這是中央確定的工作總基調。還必須穩中有為。怎樣穩中有為?那就要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根據形勢變化,採取有效的、有針對性的措施。我們重點做了這幾個方面工作。
第一,深處著力。努力釋放改革的巨大紅利。同志們還記得,從十八屆二中全會到今年全國兩會,我們提出簡政放權,既要精簡機構,更要轉變政府職能,這裡面大有文章可做。大家都知道,有所謂“兩隻手”,看不見的是市場的手,看得見的手是政府的手。社會上有人說,政府“看得見的手”變成了“閑不住的手”,干什麼事都要去報批。你們可能從電視上看過,有人曾經畫了一張叫做審批的“萬裡長征圖”,多的時候要蓋一百多個章才能辦成一件事,再加上各種檢查收費,創業者不堪重負。有一位部長告訴我,說他接到一個投訴信,一個在北京讀書的大學生,畢業以后回家,到中部地區的一個小縣城,他想自主創業。干什麼呢?他覺得這個縣城裡面要增加點文化氛圍,就想辦一個書店,從父母和親屬那裡借了20多萬元,結果跑了三、四個月,蓋了幾十個公章,總算跑下來。好不容易租了店鋪,然后就開始被檢查了。有的執法人員進去看,說你這個店玻璃顏色不對,照到街面上光污染,你得改。要辦書店的年輕人說我已經沒錢了,執法人員說沒錢也行,給書吧,就摸了幾十本書走了。那他書裡是不是有什麼“打黃掃非”方面的問題呀?沒有。實際上,人家辦的是一個社科書店,主要是教材,還真沒這方面問題。到最后,這個大學生實在是經不起檢查,隻好“關門大吉”。我說經不起檢查,不是書經不起檢查,而是經不起各種人員的反復檢查。他一氣之下給部長寫了封投訴信,部裡派人下去查,還果真如此。大家想想看,我們在盡力為各地城鎮新增就業、創業創造條件,而各種審批、檢查顯然把人民群眾這種創業的熱情給抑制了。所以我們下決心減少行政審批,這半年多來,中央政府下大氣力已經取消和下放221項審批事項。簡政放權的政策,向社會、向市場釋放了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就是鼓勵大家就業創業。前兩天我要了工商登記機關的數據,今年第三季度,全國新設市場主體同比增長了18%,其中民營企業數量增長了31%,和前些年相比較,呈現一種迸發式的增長,改革的成效是明顯的。所以我們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改革的突破口。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其中重要方面也是簡政放權,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政府放開該放的、管住該管的。
當然,改革不光是要轉變政府職能,我們得想更多辦法。因為經濟發展總是需要財力的,在財政增收困難的情況下,我們就想辦法盤活存量。怎麼把存量盤活?我們提出來,要讓人民過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中央有“八項規定”,政府明確提出“約法三章”,要從“三公”經費上“開刀”。今年從中央機關開始做,行政經費砍了5%。這樣就騰出來一些錢,干什麼?其中一項是給小微企業減稅,2萬元以下小微企業增值稅、營業稅免了。涉及到多少人呢?涉及到600萬戶、上千萬就業人員。
同時,我們還改革投資體制。這次機構改革,把鐵道部撤銷了,改成了鐵路總公司。鐵路職工200多萬人,為國家、為人民、為乘客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但是,由於原來的鐵道部是政府組成部門,政企不分,實際上導致融資困難,隻能靠財政給錢,靠國家信用去發債,結果這兩年鐵路建設步伐在放慢。那怎麼辦?我們國家到現在鐵路運營總裡程隻有10萬公裡,美國是25-27萬公裡,如果跟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人均鐵路裡程很少。應該說,鐵路發展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鐵路發展,還有很大的潛力,所以我們下決心把鐵道部變成鐵路總公司,既實現了政企分開,也使鐵路作為企業可以在更大范圍內融資,讓社會資本進入。當然要保証鐵路的運行安全、國家的安全。修鐵路是有回報的,有很多社會資本願意進來,要搭建平台、創造條件,加速鐵路在薄弱地區的發展。
但是,同志們,按照第二種選擇來做,也不是說沒有壓力。在座的大家可能也聽說過有所謂的“錢荒”,這就是6月份的時候,銀行間的隔夜拆借率曾一下到了13%,那是高得不得了,平常也就是3%多一點。所以當時外界有說法,“中國銀行間出現了債務違約、頭寸緊張”,這就是所謂“錢荒”。面對這種形勢,我們沒有心慌,還是堅持這條:既不放鬆也不收緊銀根。但是,坦率地講,我們心不慌,但也不能不注意。為什麼呢?我給大家舉個例子。現在網絡很發達,有人就把“中國銀行間發生資金違約”改了一下,把“間”字劃掉了,變成了“中國銀行發生資金違約”,並發到網上。大家知道,中國銀行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而且是我們在全世界布點最多的銀行,同時因為時差的原因,我們這邊閉市的時候人家那邊開市。這一下就議論開了,說“中國金融是不是出問題了”。我們迅速反應,向外界澄清事實。大家要看到,這麼點小火星,搞不好就能燃起大火。針對當時的情況,我們一方面要求人民銀行和商業銀行加強流動性管理,保持適度的貨幣供應,另一方面並未因此而放鬆銀根,而是合理引導社會預期和企業行為,產生了穩增長效應。如果當時我們放鬆銀根,如果我們多發赤字,那就像古人講的“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抱著柴火去救火,柴火不用完,火是滅不了的。所以,我們選擇堅持穩住財政和貨幣政策。
第二,精准發力。推動經濟發展,不光是穩住政策、推進改革、激發市場活力,還要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擴大內需。我們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居民消費的政策措施,最近就要發4G牌照。現在信息消費、電子商務等發展很快,2012年網絡零售交易規模1.3萬億元,今年前三季度交易額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帶動了很多人就業。有很多人搞網絡銷售,就等於是自己開了個小店,而且不用租商鋪,成本很低。創業確實是不容易的,但是通過提供各種便利和發展新的商業業態,可以提供更多創業機會。同時,我們還大力發展養老和健康服務業。這方面我們是短缺的。現在說不少產品過剩,要採取措施消化過剩產能,而服務卻是相對短缺的。中國的服務業和國外相比差距還很大,就是和與我們同等收入水平的國家相比,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大概也差了10個百分點。據了解,在一些特大城市,要進公立養老院,如果今年50歲開始排隊,要排上30年,甚至40年,那就得至少等到80多歲了,這說明養老服務供給很不夠。我國人均GDP現在6000多美元,服務業發展的潛力還是很大的,要採取措施加以推動,特別是要破除障礙,吸收社會資本進入。同時要看到,制造業是不能丟的。我們重點加強節能環保這些符合結構升級方向的產業。我們還加大城市棚戶區的改造力度,這是惠及民生的項目,其實也是拉動增長的項目。這些年來我們加快了棚戶區改造,取得很大成效。但即便如此,現在我國集中連片的各類棚戶區、包括城市、工礦以及獨立工礦區、林區、墾區棚戶區,還居住著大約4000萬人,其中70%是退休職工。前不久我到西部地區一個工礦區的棚戶區看望職工,碰到一個老職工。我問他,你什麼時候來的?他說五六十年代,支援三線建設來的。當時先生產后生活,住的就是個棚子,付出了青春,干了一輩子,結果到老了、退休了,還住在棚戶區裡面。冬天北方地區煤爐不敢多燒,害怕中毒,晚上不光是蓋著棉被,還要穿著棉大衣才能睡覺,幾百人合用一個廁所。他跟我說,我現在就一點願望,能不能我在世的時候住上樓房。所以我們要加快棚戶區改造。推進結構調整,實際上也是要縮小東中西部地區差距,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和破解城市內部二元差距。
第三,擴大開放。中國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應該說這其中我國出口競爭力不斷提高功不可沒。大家許多人都出過國,到處都能看到“中國制造”。但是當前由於整個世界經濟不景氣,世貿組織不斷調減世界貿易總量和增幅的預測,貿易戰也有點風起雲涌之勢,各國都是為了保護本國的產業和就業。但實際上這個保護是保護落后,最終也是保護不住的。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主要還是要依靠內需,但是穩定出口也不可輕視,因為我們現在出口帶動的直接就業人數大概3000萬人,加上相關的配套產業,帶動大概1億人,如果出口迅速掉下來,就會產生就業問題。所以我們還是要有理有節地開展對外交往,維護國家利益,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大家可能還記得,今年四五月份曾經出現的中歐光伏案,就是歐盟要對中國的光伏產品搞所謂的“雙反”。我到歐洲訪問時,一路跟他們講,這樣做是損人不利已,而且如果歐盟真的對中國光伏產品實施所謂的“雙反”,加47%的懲罰性關稅,那麼我們的光伏企業在歐洲市場就要全部退出了,我說中國必將採取反制措施。回來以后,我到國內一個最大的光伏企業去調查,企業說,雖然有兩個月的談判緩沖期,但如果兩個月后關稅水平上升到那麼高的話,企業就撐不住了。光伏產業涉及到多少人呢?涉及到40萬人就業。而且還不僅僅是40萬人就業的問題,這個口子要開了,那一些國家就會沒完沒了,很多貿易戰就會打起來,針對著中國搞制裁。中國的出口總量已經世界第一,我們必須高舉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旗,堅決反對“雙反”等措施。所以我就在北京跟歐盟的領導人通話,進一步做工作,最終中歐協商解決。
這次我到泰國訪問,我也向他們極力推薦中國的高鐵,介紹中國的高鐵技術先進、安全可靠、運營有經驗。我們的企業走出去,不僅僅是買人家的東西,也要讓人家買我們有價值的東西,不僅僅是買中國的服裝鞋帽、買一般加工品,也要買我們的制成品特別是中高端的制成品。這方面還是有很大空間可以去做的。
第四,引導市場預期。雖然做了很多工作,但市場還是有一些不安心的地方,覺得改革措施、簡政放權、調整結構是不是今年一定能見得了效啊?再加上國外又出現 “唱空中國”的一種輿論,說中國經濟要硬著陸,甚至有些著名經濟學家也給出判斷,說今年中國經濟增幅就會落到3%。我見外賓時,也有人跟我說類似的話。我們不追求高速度,更不片面追求GDP,但是合理的增長速度是需要的,所以我們就確定了經濟增長的合理區間。實際上是要引導社會預期。什麼合理區間呢?老有人追問我,說這有上限下限,這最終到底是多少啊?那就是GDP按照今年人代會所確定的,增長7.5%左右,作為我們的下限。這直接關系就業。我到一些出口企業去看,在今年一季度最困難的時候,企業告訴我,雖然現在出口訂單基本上不增長了,但是企業絕不裁員。我說謝謝你,不光是代表這些員工包括農民工謝謝你,也代表國家謝謝你,希望所有的企業都能這樣。大學畢業生是我們國家的寶貴財富。今年大學畢業生699萬,是歷年來最高的,在這樣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下,怎麼保証這699萬人就業,我們確定了一個“大學生就業促進計劃”。就是畢業后即使一次簽約簽不成,二次簽約也簽不成,國家不給你斷線,不把你推到社會上不管了,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學校要掌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掌握,而且要提供培訓、提供就業指導、提供選擇機會。我們有要求,不能有零就業家庭,這方面工會系統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我過去在東北工作的時候,到零就業的家庭去看過,真是感到心酸哪,一個家裡面幾口人待在那裡,小伙子大姑娘沒有一個有工作,家庭毫無生氣,甚至沒有希望,所以我們必須要保障。所以我剛才講的穩增長也是為了保就業,那麼我們引導市場預期,確定這個合理區間,就是增長的下限7.5%左右﹔上限CPI,就是物價上漲不能超過3.5%左右,因為老百姓要過日子,而在我國物價統計方法中,33%即三分之一權重是食品。我們中低收入的群眾還相當多,光低保,城鎮2000多萬,農村5000多萬,佔整個人口的5%,所以我們向社會發出這個信號,如果經濟運行真要滑出這個合理區間,政府就要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但在這個合理區間內,我們還是盡可能地釋放改革的最大紅利,著力去推進改革,著力去推進結構調整,激發市場活力來培育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這不是說政府沒有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的責任,這個責任我們是有的,也是有能力的,我們向世界明確發出這個信號。
最近大家都看到了,前三季度經濟形勢的數據公布了,經濟增長從二季度的7.5%提高到了三季度的7.8%,應該說是回升了。CPI有所上漲,9月當月是3.1%,但1-3季度是2.5%,在我們3.5%左右控制的范圍之內。更重要的是,前三個季度城鎮新增就業超過了10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在4.04%。三季度工業用電量增長了9.8%,鐵路貨運量也增長了7.3%,和經濟增長是匹配的。今天我看外電分析,說中國的經濟數據看起來不錯啊。有些客觀的國外經濟學家寫文章說,中國經濟衰落的預言又一次食言了,說中國要硬著陸的人要感到遺憾了。所以說,我們整個經濟走勢穩中向好,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是有能力也是有條件的。要說信心重要,信心從哪裡來?我說最重要的信心是來自於我們偉大的工人階級,來自於在座同志們所代表的中國億萬職工的勤勞智慧。大家可能還記得,2008年國家金融危機沖擊以后,2009年中國經濟表現不俗,美國《時代》周刊封面刊登了中國工人照片,其中包括農民工。他們認為中國經濟之所以保持這樣的增長速度,是中國的工人在支撐著,主要是因為他們勤勞、勤勞、勤勞!沒有比這樣的工人更勤勞刻苦的了。我跟他們講,你們還少了一個詞,我也和你們重復三遍:智慧、智慧、智慧!
當然我們不光是要經濟保持平穩運行,也要讓社會不斷進步,實際上我們在推進社會不斷進步當中,也在應對各種挑戰,以讓經濟能夠保持平穩運行,包括應對自然災害方面的挑戰。比如說,今年發生了蘆山地震,黨中央、國務院組織各方力量,及時有力、科學有序地進行救援。我到現場去時,那兒汽車不通了,道路已經封了,但很快就有直升飛機調來,到了震中地區,鄰省一些同志已經來了,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省裡等方面動作之迅速也說明汶川抗震等經驗得到了發揮。在那裡,我們做出個決定,救災要科學有序,由四川省為主指揮抗震救災,國務院派一個工作組在那兒,由四川省作為需方,我們是供方,他提單子,我們給條件,保証抗震救災有序進行,使死亡人數降到了最低程度。中央決定對此后類似災害,都以此機制展開。還有像H7N9禽流感,由於有了過去防非典、防甲流感的經驗,也做到了科學有序防控。
我們還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像大氣污染,我們已經制定了治理大氣污染行動計劃十條,希望北京3-5年內空氣質量有所改變。我們會盡最大力氣,堅決治理那些污染源,當然要有個過程。我們也加大了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的力度。這次機構改革,專門成立了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過去多個部門管的,進行了整合,盡力改變九龍治水、三個和尚挑水最后又沒水吃的局面。我們還從嬰兒奶粉入手,把嬰兒奶粉當藥品管,用藥品監管的方式來監管嬰兒奶粉,保証奶粉安全。總之,我們既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還要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這樣才能夠保証中國經濟長期增長、持續健康發展。
二、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趨勢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年均增長9.8%,可以說是奇跡。但是到了目前這個階段,如果依然過度依賴投資,能源、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會越來越明顯,高速增長靠高投入、高能耗,難以為繼了。另外也要看到,我們的成本競爭優勢相對在減弱。經濟增長的目的還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最終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所以提高工資是必然的。不光是人力成本,土地各方面的成本也在增加。還要看到,我們現在的基數也比較高了,去年GDP達到52萬億人民幣,在這個基礎上增長1%,和GDP在10萬億、5萬億人民幣基礎上增長1%,那差別就大得多。
作為我們這樣一個中等收入國家,經濟增長已從原來的高速進入到了中高速階段。什麼叫中高速?我認為,7.5%左右,或者7%以上就是中高速。所謂“中”是和我們過去比較。過去是兩位數增長,平均是9.8%。7%以上、7.5%左右就算中速了﹔但是在世界范圍內,我們仍然是高速。特別是在大國中,沒有哪個國家有我們這樣高的速度。而且我們測算,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年均增長速度隻要7%就夠了。這樣,有利於各方面用更多的精力來調整結構,消化過剩產能,加強節能環保,提高質量,保護環境,留出可持續發展空間。要看到,中國經濟是有條件長期增長、持續健康發展的,因為我們畢竟還處於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過程當中。我們現在的城鎮化率,說是52%,那是加上半年及以上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不到35%。和發達國家比,和同水平的發展中國家比,我們還低了不少,這本身也說明我們有潛力。不光是城鄉差距,東中西部發展也還有很大差距。我們現在全國人均GDP是6000美元,東部一些地區上萬美元了,可是我們西部地區才3000美元。差距就是潛力。更重要的是,我們改革有巨大的紅利。30多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沒有止境,我們要下決心推動全面改革,用壯士斷腕的精神來推進改革。包括財政公開預算、削減“三公經費”,包括金融改革,推動利率市場化,讓小微企業能夠更有效、比較低成本地貸到款,等等,這些改革我們都是要推進的。當然,改革是要觸動利益的,但是改革是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億萬職工都能過上好日子,沒有什麼比這個利益更大,為此必須義無反顧。
必須強調,我們未來前進路上還面臨很多風險和挑戰。像財政、金融的風險,還有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資源環境約束的矛盾加劇,科技創新能力總體上還不強,經濟發展面臨后起國家追趕和發達國家經濟、科技上佔優勢“兩面夾擊”壓力,等等。要實現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很不容易,我們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做好應對復雜困難局面的准備。如何化解存在的風險挑戰,需要有勇氣和智慧,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同心同德。我們會有陣痛,但是要相信,13億中國人、億萬中國職工要實現現代化、過上好日子的意志是不可動搖的。我們有這個力量。
三、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注重解決好職工切身利益問題
職工利益是大家十分關心的事。工會是黨和政府溝通億萬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工會關心職工利益、維護職工權益,理所當然!推動經濟發展和維護職工權益,這兩個是並行不悖的、是一致的。我們希望億萬職工、全體人民勤奮努力、刻苦奮斗,但同時,你不能光從牛那裡擠奶,不給牛塞一把豆餅子,這不行。我這裡要強調幾條。
首先,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一定要努力幫助已有和新增勞動力有崗位、有活干,有就業機會,並努力實現高質量的就業。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這一點我請同志們相信,政府須臾不敢鬆勁,我們時時盯著這一條。對我們來說,穩增長主要是為了保就業。
第二,要織牢社會保障的安全網。我們要推進結構調整,其實最大的結構調整,還是要讓消費發揮重要作用。因為很多發達國家,最終消費佔了GDP當中很大的比重。我國今年前三季度這一比重為45.9%。要讓老百姓花錢,他得無后顧之憂才行。就業是讓群眾腰包裡有錢,有了錢,為什麼消費還不夠多,現在銀行裡有四、五十萬億元的存款?群眾有后顧之憂。最大的后顧之憂是什麼?還是社會保障。社會保障主要是養老。坦率地講,這裡面現在還是有問題的,現在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大概是3億多人,今年有累計3800萬人中斷交保險。主要是部分中小微企業有困難,或者是部分靈活就業人員連續繳費15年以上后不再繳費等各種因素造成的。國家要想辦法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政府要管,工會也要參與進來,一起想辦法,大家對國家要有信心。東北老工業基地國企改革改組中,當年解決了600萬人的養老保險問題,還有不少人,大約幾百萬,因為企業倒閉,那時候國家沒政策,自動離職了,沒有任何補償。他們為共和國的成長做過貢獻,國家不能忘記他們。對這些人也要想辦法。要有一個覆蓋全民的、全體職工的養老保障,構筑讓人民、讓職工能安心生產生活的保障網,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眾。還有醫療保險,目前已基本覆蓋城鄉。但我想特別說明要建立大病醫療保險制度,現在每年有300萬人,生了大病,看病報銷后還可能支付不起。要想辦法,政府、社會、個人一起努力。我這裡特別要強調工會的送溫暖行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你們幫助那些老職工、幫助那些困難職工,解憂解難。政府要從政策、資金等方面支持工會。還有住房保障。我們計劃是“十二五”期間建成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其中一半是棚戶區改造。5年之內下決心把老職工集中居住的棚戶區改造掉。
我們也正在研究救急機制,到這個階段,既要扶貧、也要救急。中國幾十年來很大的成就是減貧,幾億人脫貧,這個成就在世界上沒有人能非議,但是救急機制我們還沒有完全建立。要讓社會有“兜底”的安全保障網,讓人民群眾、讓職工們敢於去就業創業。有人真正在就業創業中遇到困難,掉下來了,有一個安全網兜著他。不光要有基本的安全網,還要最后有個兜底線,這就是救急機制。我覺得“送溫暖”應該在這個救急機制中佔一席之地。政府、社會、工會的“送溫暖”、慈善機構等等,大家一起來建立這個救急機制。堅決防止那些沖破社會底線的現象頻頻發生,促進社會和諧。
第三,要促進職工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社會保障解除后顧之憂了,也不夠,還有職工收入問題。“十二五”規劃已經提出,職工收入要倍增,要和GDP同步增長。兩者同步,不僅經濟的增長和職工收入的增長要同步,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和職工收入的增長也要同步。
當然我們最關心的還是那些普通職工。今年24個省市最低工資平均提高了18%,這給企業帶來一定壓力,包括影響出口競爭力。但是我們隻能在兩難當中做選擇,因為最終還是要一步一步實現人民的共同富裕。再就是農民工。聽說有1億農民工已經加入了工會,我聽了非常高興。農民工給城市做的貢獻巨大,城市少不了農民工啊。一個大城市沒有各種各樣的服務業,光有拿手術刀的,沒有端茶水的,這個城市是運轉不起來的。對所有的勞動者我們都應該尊重。目前農民工有2.6億,當然有的是季節性的、臨時性的。政府、工會都要行動起來,幫助他們實現從暫住到安居,從就業到樂業,讓他們真正融入城鎮,享受應有權利。
這裡我特別要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視工會工作,尤其是要重視關愛勞模的工作,支持和幫助工會做好勞模工作。一個國家要有向上的力量,勞模是標杆。有了勞模,代表著360行,行行出狀元,而且行行向狀元這個方向邁進。我們還要完善政府和工會聯席會議制度,既然是制度就要辦。通過聯席會議制度,可以多聽工人特別是普通工人的心聲。這需要推動企業民主管理,發揮好職代會的作用。
第四,要高度重視加強職工培訓工作。當初人們說我國有人口紅利,其實我們還有一個人才紅利,人才紅利不可小視。要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除了要釋放改革的最大紅利,還要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整個城鎮的從業人員當中,有技能的勞動者佔到了36%﹔有技能的勞動者當中,高技能的勞動者佔到了25%。說起來不少了,但是比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政府現在每年資助職工培訓1000萬人,數字也不小,但和我們龐大的億萬職工隊伍相比較還有很大差距。我們一定要在這方面舍得花錢、敢於花錢,加大對職工教育的政策傾斜,讓人口紅利真正變成人才紅利,支持工會開展職工技能培訓,讓絕大多數職工都成為有技能的從業人員,多數人能夠成為高中級技能人員。大家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都迸發出來,我們的目標是一定能達到的。
還要十分重視安全生產。安全生產、人命關天,必須警鐘長鳴。黨和國家一直重視勞動安全事業,這些年,我們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問題依然不少。實現安全生產,光靠企業的自覺還不夠,政府必須加強監管,也要發揮群眾、工會的監督作用。
同志們,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團結廣大職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最后,祝中國工會十六大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責編:唐芊爾(實習)、申亞欣) |
全總要聞
- “一封女工來信”引出一件委員提案
-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亟待落實
- “我們對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 讓女職工“想生、敢生、能生”
- 一線代表:建立技術津貼制度,讓技高者多得
- 一場一線勞模和職工代表的“兩會夜話”
-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頒布實施以來 工會維護…
- 新時代更要發揮好職工主力軍作用
- 李玉賦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總工會界別聯組會議
- 工會界委員聚焦新業態勞動權益保障問題
全總發布會
- 全總2018年全國“兩會”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8年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
- 2018年工會“兩節”送溫暖新聞發布會實錄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
- 民生專題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
- “五一”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