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人民微博
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千名農民工享受自己的春晚(圖)

楊昊霆

2014年01月22日09:15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千名農民工享受自己的春晚(圖)

  昨晚,在西安人民劇院,由外來務工青年組建的“漂流瓶樂隊”在舞台上演唱《春天裡》 本報記者 鄧小衛 攝

  本報訊(記者楊昊霆)“沒想到,能被當成市民一樣看,還坐到這看專門的演出。”已經在西安工作十多年的安徽籍建筑工人陳師傅,今年41歲,是第一次坐進劇院看演出。

  昨晚7時30分在西安人民劇院舉辦的“親青暖冬·我們在一起”首屆陝西外來務工青年春節大聯歡,是我省首屆“農民工春晚”。不但演員以務工青年為主,觀眾也全是務工青年和他們的家屬。晚會分為“感恩篇·生活不能沒有你”,“溫暖篇·歡迎外來新市民”,“追夢篇·祝福連著新夢想”三個部分,包含曲藝、歌舞、戲曲、絕活、朗誦等12個節目。台下1000多名來自建筑、餐飲、環衛、快遞等行業的外來務工青年對這些“非專業”的節目不時報以掌聲、笑聲。“因為是我們自己的,咋都好。”來自河南的服務員朱小姐說。

  “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演出,感觸最深的是‘感恩篇·生活不能沒有你’那一部分的‘換位體驗’。”24歲的何立春來自甘肅武威,目前在西安租住,在這裡學習工作已快7年。“我也算是漂在西安,但工作沒他們這麼辛苦。這座城市不能沒有外來務工者,每年春節返鄉潮之后這種感受最明顯。”何立春說,希望這座城市能給予新市民更多包容。

  在“歡迎外來新市民”環節,西安市公安局治安局戶政處副處長王孝祖現場向務工青年代表發放了居住証。這是對中央至省市有關城鄉一體化政策的注腳。“他們的身份不再是外來者,而是城市的一部分了。”王孝祖說,從去年11月初,省公安廳給西安市下達了年底前發放47.5萬份居住証的任務,“最終我們完成了49萬份。”

  換位體驗

  這座城市不能沒有務工人員

  小區門口的煎餅攤子,揮手招停的出租車,清掃馬路的保潔隊伍,修車補衣、送水快遞……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城市會怎樣?“想象一下就知道,生活肯定亂了套。”昨晚,“感恩篇·生活不能沒有你”中的“換位體驗”的視頻回放感染了西安姑娘張青青。

  臨時投遞員:

  剛跑一個地方,清鼻涕流了滿嘴

  “一個人每天要負責十幾個街道、上百個小區,這怎麼送得過來?”西安外國語大學團委書記單升軍在1月3日當了一上午投遞員。“早上到了中國郵政電子城投遞中心。先跟著師傅齊靜艷分揀包裹、郵件、報紙等,要分類、分區整理。我頂多分好十份的功夫,她都已經分了四十多份。”單升軍說。

  “我從沒騎過電動自行車,騎得歪歪斜斜,師傅都不放心讓我帶郵件。”那天雖然有太陽,但還是寒風刺骨,單升軍到第一個目的地陝西銀行學校大門時,“清鼻涕流了滿嘴。”

  臨時出租司機:兩個多小時就拉了兩個座

  “師傅,你有駕照麼?”體驗開出租車的西安市新城區團委書記王宇楠說,他在高峰期擁堵中熄火,被乘客調侃了。上車半小時后,他才拉上了第一個座。“從電視塔到含元路,掙了34元。光找零錢就耽擱了半天,路上還熄火了一回。”

  雖然是西安人,但是王宇楠顯然不具備的哥級別的認路功夫。兩個多小時裡,他隻完成了兩次營運。“一共就掙了67元。要是真讓我開出租,估計賠慘了。”

  “打不上車的時候我也抱怨過。”王宇楠說,“但體驗之后,我覺得感激他們給城市帶來的方便和快捷,也感受到了身在異鄉的的哥希望得到的尊重。”本報記者楊昊霆

  (原標題:千名農民工享受自己的春晚(圖))

(責編:曾偉、段欣毅)
新聞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