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戶籍制度改革后 這些詞終將進入歷史垃圾箱

2014年08月01日14:4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30日公布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宣告中國實行了半個多世紀的“農業”和“非農業”二元戶籍管理模式將退出歷史舞台,標志著這項公眾期待已久的重大改革開始進入實施階段。

  《意見》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和由此衍生的藍印戶口等戶口類型,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建立與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相適應的教育、衛生計生、就業、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統計制度。

  專家指出,現有戶籍制度的最大弊病在於城鄉戶籍背后的巨大福利差距,而改革的核心就是逐漸消除這一差距,使得人人享有統一的“國民待遇”。隨著這一過程的推進,許多與戶籍捆綁的概念也終將進入歷史的垃圾箱。

  【農轉非】

  “農轉非”,也就是由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人口,或由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這是計劃經濟時代的遺產,但仍在深刻影響人們的生活。農村人想要“農轉非”,考大學、婚嫁或者在城裡買房是主要途徑。近些年,有些地方也出台了農村老人投靠已進城落戶的子女,可以辦理“農轉非”戶口的措施。然而,“農轉非”對於農村人來說,常常被提升到改變命運的高度,其難度也可見一斑。此次《意見》明確提出終結“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的區分。“農”與“非農”都不存在了,“農轉非”也終將逝去。

  【農民工】

  “讓‘農民工’成為歷史!”這是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為代表的專家學者一直以來的呼吁。在他看來,“農民工”這一稱呼在略帶歧視的背后,更重要是與“市民”身份的差距。改革開放以來,有2.6億農民離開土地到城市裡工作,為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但他們卻因為沒有城市戶口而被醫療、子女教育、居住等諸多問題困擾,始終無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此次《意見》除了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還指出要進一步調整戶口遷移政策,例如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開放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等。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說,也許“農民工”的叫法還會在一些領域延續,但未來他們的官方名稱應為“農業轉移人口”。

  【藍印戶口】

  事實上,藍印戶口已經是一個歷史概念。今年5月31日,天津市成為全國最后一個取消藍印戶口的城市。但《意見》仍再次重申了取消藍印戶口的決定。藍印戶口,是一種介於正式戶口與暫住戶口之間的戶籍,因公安機關加蓋的藍色印章,而被稱之為藍印戶口。藍印戶口是許多地方性政策的“灰色地帶”,一度成為房產商售房的“利器”。

  【暫住証】

  暫住証制度是上世紀80年代,剛開始接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一些城市想出來的人口管理辦法,由改革開放的“橋頭堡”深圳在1984年首創,后被不少地區借鑒。在這種制度下,外來務工人員有了“暫時的”合法居住權利和身份,但“本地人”與“外地人”依然涇渭分明。直至今日,一些城市已取消暫住証,改為居住証,但北京、上海、廣州等不少大城市仍保留了暫住証制度。

  《意見》提出,建立居住証制度。公民離開常住戶口所在地到其他設區的市級以上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在居住地申領居住証。符合條件的居住証持有人,可以在居住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由此可見,居住証替代暫住証將成為新常態。

  【新農合、新農保】

  新農合,也就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新農保,即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都是進入21世紀后,中國建立的由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的社會保障制度。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國農民長期存在的看病難、老無所養的困境。

  此次改革將更前進一步。《意見》指出,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在農村參加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規范接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加快實施統一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意見》還提出,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加快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而養老保險制度的合並已邁出第一步。2014年2月7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合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馬曉河說,這意味著未來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在醫保體系和社保體系中,將享有統一的保障標准,使用統一的經費,由統一的渠道進行管理。

  【“同命不同價”】

  這其實是一個令人感到傷感與無奈的說法。在一些人身損害案件中,受害者的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等經常按照戶籍進行區分。同一案件,城鎮居民獲得的賠償數額可能是農村人的好幾倍。雖然目前的立法、司法解釋和司法實踐已關注“同命不同價”的差別,但其從根本上解決,可能還有待時日。馬曉河說,戶籍制度改革已邁出取消戶籍身份歧視的關鍵一步,要消除“同命不同價”的現象,需要法律進行配套的改革。(記者韓淼 桂濤 實習生李唯嘉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譚潔羽(實習)、盛卉)
新聞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