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工會新聞>>勞動觀察

從北大學生退學轉讀技校看中國職業教育發展之出路

2014年12月11日15:43  來源:人民網-中國工會新聞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近日,一則北大學生周浩退學轉讀北京工業技師學院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說是新聞,其實是舊聞。因為周浩從北大退學轉讀技校是3年前的事情,隻因他在新近舉行的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決賽開幕式上,代表參賽選手宣誓,才重新聚焦起社會公眾的目光。

之所以3年前的事情在今天被熱炒,首先是因為周浩身上北京大學的光環,前后形成強烈對比,更重要的是在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亟需職業教育體系加速改革的背景下,周浩式人物的出現可以促使我們對中國的職業教育進行更全面的考察和思考。

毫無疑問,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中國已建立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全國職業院校達1.36萬所,累計培養了數以億計的技術型人才,為國家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隨著經濟社會轉型的加快,各項改革任務的加重,職業教育也面臨巨大的挑戰。一方面,一些行業特別是制造業始終存在著“用工荒”的現象,另一方面,每年大中專應屆畢業生又面臨著巨大的“就業難”問題。這種結構性矛盾也倒逼中國的職業教育思考出路、尋求改革,以更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出路在哪裡?筆者有以下一些思考。

出路之一: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各項投入保障機制

有專家表示,法律政策設計不完善,主管部門條塊分割難協調,是困擾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根本問題之一。當前迫切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從整體上解決職業教育面臨的一些難題。

一是完善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我國雖然在1996年就頒布實施了職業教育法,但該法存在著原則性條款過多導致操作性不強,法律要素不全等問題,亟需進一步加以完善修訂。同時,國家宜從整體上規劃設計,明確各相關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並保持職業教育法律體系與勞動法、稅法等的相互銜接、協調一致,為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夯實法律制度基礎。

二是開閘放水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目前,我們職教經費長期在低位徘徊。以2012年為例,職教經費僅佔全國教育經費的12.1%,在世界上處於較低水平,很多職業院校生存困難。破解這一難題,除了保証國家財政資金的投入外,還要吸引地方資金、企業資金的進入,通過合作合資辦法的方式匯聚起更多的辦學資金。

三是改進職教師資選拔方式。筆者身邊一位職業學校的校長曾不無感慨的表示:“現在學校缺編很多,但就是不敢輕易招人,我們想要的人進不來。”目前,大部分職業學校選拔老師時,都是先筆試再面試,但筆試無法考察實踐能力,把很多實踐能力強的人才擋在了門外。為此,有必要採取更加靈活的教師選拔方式,將理論考試與實踐操作結合起來,選出真正既懂理論又懂操作的優秀人才。

出路之二:推動高校轉型,盤活用好各種教育資源

今年6月份,教育部表示將支持部分有意願、有條件的本科高校轉型為應用技術型的高等學校,這吹響了中國職業教育體系轉型升級的號角。誠如周浩從北大退學轉讀技校后,之前的理論積累助其更好地掌握了專業技術一樣,本科院校轉型技術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起來,並提升人才培養的檔次和水平。

目前,教育部已經成立了地方本科高校轉型聯盟,150多所地方院校申請參加,部分院校已經在人才培養模式轉型升級上採取了實質性措施,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是解決了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存困境問題,這些院校學術積澱貧弱,不適合走研究型大學路線,向應用技術型方向轉變,可使其短時間內提高人才培養的社會認可度﹔二是部分破解了職教畢業生上升渠道不暢的問題,目前職業教育從中職、高職再到本科及研究生的辦學體系並未完全建立,職教學生的上升渠道並不暢通,推動本科院校轉型應用技術大學無疑是變職業教育的“斷頭路”為“立交橋”的重要之舉,效果可期。

當然,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轉型過程中面臨著社會觀念、師資力量、教學模式的多方掣肘,需要加大綜合協調的力度,穩步推進相關工作。

出路之三:以市場為導向,強化校企之間深度合作

職業學校最終是為市場培養人才,不能脫離市場需求而空談教育,而企業又是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主體,所以加強職業學院與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就顯得尤為必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為眾所公認的職業教育強國,德國在發展校企合作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德國職業教育最重要的特色就是“雙元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所謂“雙元制”, 一元是職業學校,一元是企業,學生一方面在職業學校接受專業理論培訓,一方面直接在企業接受實踐技能訓練。在這一模式下,政府、行業、企業、職業學校共同參與職業教育培訓的組織實施,各負其責,其中,企業是主體,明確培訓內容、培訓期限等,並承擔大部分培訓經費。可以說,“雙元制”的職業教育模式培養了大量高層次應用型技術和技能人才,為德國制造業的長期繁榮發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可喜的是,我們不少職業院校已經意識到強化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並積極付諸了實踐。比如,作為教育部首批地方本科轉型聯盟的小組牽頭高校,東莞理工學院已經引入了華為、中興、微軟、西門子等行業龍頭企業,共建了聯合實驗室,著手與企業協同培養適合市場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對此,政府應該在這方面再添一把火,通過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手段加大扶持引導力度,為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

職業教育的興衰關乎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成敗,周浩式現象的出現也說明市場對於高水平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有著旺盛和迫切的需求。我們應該抓住這樣的歷史機遇,加緊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為中國經濟的長期繁榮提供堅實的技術人才支撐。(周少明)

(責編:李宇浩、閆妍)
新聞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