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熱點專題>>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多方評論

解碼“工匠精神”:也許還要有點“偏執”

2016年04月26日15:59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解碼“工匠精神”:也許還要有點“偏執”

施品芳在加工國產大型客機C919的氣密試驗接頭(4月8日攝)。這一個零件他足足做了兩個多小時。 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背靠車床,一身工裝。凝神專一,技進乎道。

任何一個工業時代的故事中,都少不了工匠的身影。

中國制造邁向2025,大國呼喚工匠精神。

“五一”勞動節前夕,新華社記者為您講述幾個工匠的故事。他們精於工,匠於心,品於行。

“法寶”是刀

2015年11月2日,施品芳早早起床,換上干淨的工裝,匆匆吃過早飯,便出門上班。這一天,首架國產大型客機C919在上海正式下線。

然而,施品芳當天另有任務,沒能到現場看一眼。“我非常想去看看第一架大飛機是什麼樣,畢竟每天和它身上的零件打交道。”施品芳說。那一天,對他來說就像一位父親送女兒出閣。

如今,C919客機進入測試階段,遇到的新問題、急問題,需要有經驗的工匠“救火”。施品芳的工作台,是一個零件從設計圖紙變成實物最快的地方。

2016年4月8日早上9時,施品芳接到一份工藝指令單,上面標著一個大大“急”字。這個“急”字意味著:在有限時間內,任務必須完成。

這次的“急活兒”是制作C919客機上的氣密試驗接頭。這個接頭用於傳送液體和氣體,對密封性和表面光潔度要求極高,接口的精度要達到百分之一毫米,相當於頭發絲的六分之一。由於構件較為復雜,市場上根本買不到,數控機床短時間內也很難做出來。

在施品芳眼中,制作這樣一個零件的難度隻能算“中等”。過去7年中,很多任務“看上去都無法完成”。但施品芳總有辦法完成。

同事們都喊他“老法師”,施品芳說“法寶”在他的工具箱裡。打開他的工具箱,幾十把大大小小的刀具密密麻麻,一字排開。刀頭處都經過精細雕琢,或角度不同,或彎度有異。

“識貨的看刀子。我當學徒時,先磨了3個月刀。”在半平方米的工作台上,施品芳跟著師傅學習車、磨、銑、刨、鏜等各個工序。工作台上,火花每天都要閃耀將近8個小時……

施品芳退休后已經被返聘2年。除了應對“急難險重”任務,他最迫切的任務就是帶徒弟。

30年來,施品芳所在車間經歷了兩次人才流失,一次是“運十”下馬,一次是“麥道飛機”停產。

“當時廠裡效益不好,女兒考上了美術學院,費用很高,我也曾想過離開。”施品芳說,“人都走了,如果要再造飛機怎麼辦?我最后還是選擇留下。”

2002年國產新支線飛機ARJ21-700項目上馬,這群老工匠終於有了盼頭。2008年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國產大型客機C919項目上線,他們離中國國產大飛機的夢想越來越近。

偶爾,施品芳也會去上海飛機制造廠看看那架老“運十”,飛機前那塊寫著“永不放棄”的石碑足以喚醒至今難忘的記憶:1971年4月,他第一次穿上工作服,開始追逐飛機夢。

今天,施品芳的6名“隔代弟子”已有2人能夠獨當一面了。

“我就是喜歡這個行當,我對飛機有感情!隻要身體允許,我就會站在這裡。”施品芳說。

(責編:閆妍、秦華)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