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工會新聞>>熱點專題>>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數字工會

各級工會十年幫扶職工5930.2萬人次

2013年10月10日09:28  來源:中工網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2012年元旦春節期間為136萬名農民工追回工資69.45億元

  近年來,保障工作部以推動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秩序為重點,努力推動職工工資特別是低收入職工工資穩步增長。制定下發《關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最低工資標准調整情況的通報》(包括《各地最低工資標准調整情況》、《各地最低工資標准與平均工資比例排序表》、《各地最低工資標准及各省(區、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排序表》等文件,為各地工會參加最低工資標准三方協商提供支持。在工會和有關方面共同努力下,全國城鎮非私營企業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由2002年的12422元增長至2011年的42452元,年均增長14.6%,私營單位職工的工資十年來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2008年至2012年間,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最低工資標准年均提高幅度達到12.6%﹔2012年,全國有25個省(市、區)調整了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平均調整幅度達20.2%。大大地促進了職工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農民工討薪難問題一直牽動的大家的心。積極做好職工特別是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工作。積極配合人社部等相關部委認真組織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專項檢查活動。總結推廣各地解決農民工工資支付問題的成功經驗,推動農民工工資支付“一卡通”等有效措施的實施。推動政府有關部門做好《刑法修正案(八)》關於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規定的落實,切實加大對企業欠薪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其違法成本。各項工作開展以來,取得了積極成效,僅2012年元旦春節期間聯合有關部門開展的“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就為150萬名職工追回被拖欠工資73.29億元,其中為136萬名農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資69.45億元。

  行業勞動定額科學測定和集體協商取得突破性進展。2011年,保障工作部聯合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與中國服裝協會在服裝行業開展了協商制定行業勞動定額標准的試點工作,編制完成了《服裝行業部分勞動定額指導標准》、《服裝行業勞動定額管理系統(軟件)》。2012年,又和中國眼鏡行業協會聯合編制完成了《眼鏡行業勞動定額指導標准》。這項工作以科學測定為基礎,同時又經勞動關系雙方協商一致,體現了企業和勞動者的共同意願,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業勞動標准制定方式的新探索,具有一定的開創性,對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定額制定和管理機制,推動職工工資可持續增長,構建穩定和諧的勞動關系,具有重要的推動和指導作用。

  積極參與制定國家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我們就如何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如何在收入分配中 “提低、擴中、限高”以及如何促進公平就業等問題,向國家發改委提交了《關於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問題的政策措施研究》報告。發改委領導同志組織專門力量對我們的報告進行研究,對我們的建議給予較高評價,並要求總體方案注意吸收工會的意見。我們還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相關報告,以全總名義向全國人大財經委作了匯報,也受到有關方面好評。

  600多萬破產國企未參保退休人員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

  為了切實維護職工社保權益,我們積極參與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積極參與《社會保險法》配套法規政策的研究制定,努力推動《社會保險法》各項規定貫徹落實。先后參與《關於貫徹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意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方案》等幾十項社會保險法配套法規政策的制定。對全國部分省市《社會保險法》實施情況進行調研並完成調研報告,就進一步加快配套立法,完善我國社會保險體系、加強社保基金管理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議,並報中辦、國辦。開展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情況調查,深入分析近年來農民工社會保險權益難落實的現狀和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並督促處理了一批涉及職工社保權益的典型案件。2012年,我們還調研完成了《企業退休人員對調整基本養老金待遇的反映情況的報告》並報中辦、國辦,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視,馬凱同志為此專門批示人社部,要求結合正在進行的頂層設計予以研究。

  我們還積極參與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先后參與了《醫改十二五規劃》、《基本醫療保險條例》《醫保評估報告修改意見》、《關於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等多項重要法規文件的研究和修改。深入開展職工醫療互助保障情況調研,提出了將工會開展的職工醫療互助保障納入醫改“十二五”規劃的建議。在全國13個省(市)開展醫藥衛生體制重點改革進展情況調研,完成了調查報告並報中辦、國辦和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辦公室,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重視。

  根據克強總理重要批示精神和全總書記處的要求,積極參與住房保障工作,制定下發了《中華全國總工會關於積極協助黨和政府做好工礦集中棚戶區改造工作的通知》,推動各地工會積極參與棚戶區改造工作,並以全國總工會名義向中央報送了《關於工會落實李克強副總理重要批示積極參與棚戶區改造工作情況的匯報》。

  有關社保歷史遺留問題,我們積極參與推動解決。協調和推動有關部門先后將600多萬關閉破產國有企業未參保退休人員全部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將312萬國有企業“老工傷”人員和工亡職工家屬納入工傷保險統籌管理,並將未參保集體企業和“五七工”、“家屬工”等群體納入了養老保險,有效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保障了國企改制的順利推進。

  十年來,各級工會幫扶中心幫扶困難職工5930.2萬人次

  深入開展工會幫扶工作,建立健全工會幫扶體系和網絡,我們積極組織開展“兩節”送溫暖、金秋助學和農民工平安返鄉等活動。“送溫暖工程”自1994年實施以來,取得了明顯成效。1994-2012年,全國各級工會共籌集送溫暖資金481.52億元,走訪困難企業200.9萬家,慰問勞動模范、困難職工和農民工11295.7萬戶(次)。2005年以來,各級工會把助學活動作為工會送溫暖的重要內容,千方百計資助困難家庭的職工子女上學。截至2012年,全國各級工會共籌集助學資金61.74億元,發放助學款57.42億元,資助506.30萬名困難職工和農民工子女圓了大學夢。2007年農民工平安返鄉活動開展以來,共幫助1億多人次的農民工平安返鄉,並為他們爭取返鄉補貼12.79億元。

  同時積極推進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建設。2002年以來,根據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經濟社會形勢發展的要求和職工群眾需求的變化,各級工會積極創新送溫暖和幫扶工作機制,完善幫扶工作網絡,拓展幫扶工作領域、豐富幫扶工作內容,形成了“救助—維權—服務”三位一體的工會幫扶工作新格局。截至2012年底,全國縣級以上幫扶中心已達3504個(其中省級21個,地市級469個,縣級3014個),鄉鎮街道、企業工會幫扶站點17.4萬個,基本形成了上下聯通、全面覆蓋的工會幫扶網絡,此外,還通過自建或聯建方式,推動建立愛心醫院1443個、愛心藥店2343個、扶貧超市2424個、愛心學校1060個。

  工會幫扶工作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從2006年開始,中央財政每年撥付給工會專項幫扶資金,用於支持開展幫扶工作,並且資金逐年增加,從2006年的1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15億元,累計達47.5億元。2002-2012年,各級工會幫扶中心共籌集幫扶資金180.5億元,幫扶困難職工5930.2萬人次。2008年以來,共籌集幫扶資金137.7億元,幫扶困難職工2454.1萬人次。

(責編:陳稚瑤(實習)、申亞欣)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