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承載使命 任重道遠--寫在中國工會十六大開幕之際

2013年10月17日13:11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推動立法,履行職責

  使勞動者權益擁有完善的法律保障,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會在推動勞動立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隨著新《工會法》的出台、《勞動法》的實施以及一系列勞動法規的制定,工會逐步走上依法維權的道路。

  10年來,全國總工會推動和參與制定、修改了《破產法》《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社會保險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公司法》《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等120多部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規,與此同時,各地工會參與制定地方性法規達到了1261件。《勞動合同法》的制定和修正過程,就是中國工會推動完善社會主義勞動法律的一個生動縮影。起草《勞動合同法》和《勞動合同法(修正案)》期間,共收到了75萬余條建議和意見,大多數來自職工群眾和各級工會組織,其數量創造了“立法之最”,史無前例地彰顯了職工和工會的力量。

  2006年,全國總工會十四屆十一次主席團會議鮮明地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維權觀,要求工會“主動、依法、科學維權”。2011年,全國總工會又進一步明確“健全完善的社會主義勞動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法制支撐”。

  各級工會抓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有利契機,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會參與立法的模式和制度機制,使新世紀以來的勞動立法步入了快行道,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豐富和發展。在推動勞動法律法規發揮作用和履行監督職責方面,特別是配合、參與人大和政協開展執法檢查、專項監察等活動中,各級工會組織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實踐,發揮了重要作用。將工會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是日益迫切的時代要求,同時成為了工會職責的應有之義。

  當前,工運事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實現黨的十八大確立的目標任務,讓職工群眾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獲得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享有更加充分的社會保障,享有法律賦予的民主權利,享有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已經成為工會組織和工會干部承載的庄嚴使命。(光明日報記者 王燕琦)

(責編:陳稚瑤(實習)、段欣毅)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