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

海南省儋州市總工會增強工會組織凝聚力紀實【2】

吳雪君

2015年05月06日13:13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1

建會、建家、建制齊頭並進

切實激發工會組織作用

“聯合工會委員會的成立,為村民解決了實打實的難題,實現了我們從打鐵工人向致富巧匠的轉變。”談及工會委員會對自己的幫助,木棠鎮鐵匠村的村民陳家豪難掩激動。他告訴記者,自己跟隨父親打鐵多年,后來轉行木制品加工業,但無奈手藝平平,生活條件始終得不到改善。

2014年,他參加了工會委員會組織的藝術培訓班,學得一副好手藝后,制作了不少受市場歡迎的木制品,收入也連續翻了幾番。

在儋州,說起木棠鎮鐵匠村,無人不豎起大拇指。這個有近300戶手工作坊的鐵匠村,年生產總產值接近1億元。全村399戶人家,資產達百萬元的有80多戶,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是該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一村一品”產業發展的典型村。

儋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朱玉娥介紹,早些年,鐵匠村“戶戶有鐵爐,人人會打鐵”,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但近年來隨著手工業的沒落,富裕村變成了貧困村。為此,市總工會組織該村工會委員會結合本村能工巧匠多的特點,將致富目標鎖定在手工藝品加工上,組織村民走出去學習產品設計、市場營銷等知識。先后邀請海南省著名椰雕大師張型富,福建省木雕協會理事長、惠安技術學校名譽教授陳淑戀老師到鐵匠村為廣大村民進行授課、實操演示和講解﹔組織數十名技術出眾的村民到福建省泉州市進行考察學習,參觀了泉州市多家手工藝品制造廠,與該地的手工藝品專業教師進行座談與技術交流。

不僅如此,工會聯合會又組織多名手藝好、生產規模較大的村民赴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考察旅游手工藝品市場,學習了木雕、椰雕、貝雕等旅游手工藝品的加工、制造技術、營銷模式等。積極開展以木雕、椰雕、貝雕等旅游手工藝品和花梨格、玳瑁、海樹等材料的產品勞動競賽,按照手工藝產品的質量、樣式等條件進行評比,根據評比的等次制定產品價格,在這種競賽機制的推動下,村民生產出來的產品更精、更美、更受市場歡迎。

鐵匠村的致富之路是儋州市總工會組建基層工會、切實發揮作用的一個典型做法。

長期以來,儋州市總工會在深入開展“春送崗位、夏送清涼、金秋助學、冬送溫暖”四季服務職工活動的同時,始終堅持以“黨建帶工建、黨工共建”的措施扎實開展工會組建工作,先后建立健全了黨工共建工作定期聯系、情況通報等制度,並與非公經濟組織黨委加強聯系,做到企業黨的組織建在哪裡,工會組織就延伸到哪裡,通過抓聯合會建會帶動分散小型企業建會,從而有效地擴大了工會組織的覆蓋面。

與此同時,按照海南省總提出的“廣普查、深組建”,對新建工會按照“邊組建、邊完善、邊規范、邊維權、邊發揮作用”的要求,幫助督促新建工會建立和完善各項制度,推行“建會、建家、建制”齊頭並進的做法。

促進新建工會在“建家”過程中逐步實現各項建設制度化、工作目標具體化、日常管理規范化、開展活動經常化,並按照 “雙亮”工作的“十有”標准規范工會組織建設,保証經費審查委員會、女職工委員會等單獨設置工作機構,依法獨立自主開展工作。

截至目前,儋州市共有基層工會組織776個,涵蓋1280個單位。其中獨立基層工會組織660個,聯合基層工會組織61個。全市非公企業434家,已組建工會430家,完成率99.1%﹔職工人數80519人,會員數72825人,入會率90.4%,其中農民工人數30649人,會員數27529人,入會率89.8%,超額完成了省總下達的組建工會和發展會員的工作目標任務。

率先在儋州市木棠工業園、旅游餐飲行業區、白馬井鎮漁業成立工會聯合會,涵蓋78個工會組織,700多條漁船,2萬多名會員﹔同時,還依托企業建立了光村鎮海南建恆哈瓦那雪茄有限公司工會、木棠鎮鐵匠村委會聯合工會委員會,吸納了3000多名農民工加入工會組織,進一步發展壯大了黨的基礎。

(責編:閆妍、秦華)
相關專題
· 地方工會報道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