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本科毕业生就业尴尬 成名校与职校“夹心层”
2014年06月09日10:3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E-mail推荐: |
去实习时,赵铮的不满变成了愤怒。“很多工作都需要现学现用,我这4年到底学了啥啊?”他语气激动起来:“建什么综合类大学?我们一个理工科院校还开了法律专业,这不是坑人吗!”
这些还都只是冰山一角。
东部某省份一所普通理工类本科院校应届毕业生龚鑫学习土木工程专业,在学校时,老师曾反复强调某种型号钢筋的重要性,果不其然,考试时,这种钢筋频繁出现在龚鑫的考卷上。
可等到龚鑫去工地毕业实习时,有意识去寻找这种钢筋的他却好几天都“一无所获”。没辙了,龚鑫跑去问工地的包工头。对方盯着他,半响笑出声来:“这种钢筋我们十几年前就不用了。”
“荒唐,太荒唐了。”龚鑫至今记得当时自己的心情:“我到底学的是什么玩意儿啊?是为了应付考试吗?”
陈红丽的专业实习,则是全专业的人被拉到学校附近的一家工厂“转了一圈而已”,工业会计最难,可实习的十几天,每天老师只“稍稍讲几句”,自己则“根本没有上手的机会”。
“虽然我预想可能有点‘水’,但我实在忍不住想吐槽,这真的太‘水’了。”陈红丽苦笑。
就业指导也多是草草收场。赵铮所在的学校有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并且配有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专门授课。但是,所讲的内容多为“要保持好心态”、“学长学姐都有好去向”,赵铮关心的“怎么规划方向”等等问题,压根一个字没提。
就连到了就业季,学校能提供的帮助也微乎其微。
整整半年的招聘期,来到赵铮学校招聘的对口企业“用两只手都数得过来”,而陈红丽为了找工作,需要每天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和公交去当地的重点大学参加宣讲会,再排上一两个小时的队。而这一切,只为投一份“很有可能没有回音”的简历。
![]() | ![]() |
(责编:辛洁(实习)、盛卉) |
全总要闻
- “一封女工来信”引出一件委员提案
-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亟待落实
- “我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 让女职工“想生、敢生、能生”
- 一线代表:建立技术津贴制度,让技高者多得
- 一场一线劳模和职工代表的“两会夜话”
-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颁布实施以来 工会维护…
- 新时代更要发挥好职工主力军作用
- 李玉赋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总工会界别联组会议
- 工会界委员聚焦新业态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全总发布会
- 全总2018年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8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
- 2018年工会“两节”送温暖新闻发布会实录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
- 民生专题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
- “五一”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