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工會新聞>>熱點專題>>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最新消息

“攻堅”沃爾瑪,工會力量絢麗綻放

——記中國工會擴大工會組織覆蓋面的探索與創新

2013年10月09日20:40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正因如此,“攻堅沃爾瑪”引發了連鎖反應。

  此后兩年中,各地工會運用沃爾瑪建會經驗,推動戴爾、麥當勞等一大批外資企業建立工會,外企建會率從2006年上半年的25.9%上升到2008年上半年的73.4%.

  2008年6月12日,中國工會再度發力,將目標對准了跨國公司。

  此時的中國,利用外資已居世界第二位,世界500強中有483家在華投資。但是,跨國公司的建會率還不到50%.

  同時,隨著《勞動合同法》的實施,發展和諧勞動關系、維護勞動者權益,正迫切要求企業建立健全工會組織。

  2008年6月12日,全總宣布開展推進世界500強等跨國公司組建工會集中行動,為期百天左右。

  中國工會態度明確:“有的跨國公司口口聲聲講尊重人權,履行社會責任,在本國也建立工會,但在中國卻採用各種手段拖延、阻撓職工建會,這種雙重標准決不能允許。”

  此后幾個月中,中國工會共推動世界500強總部建會149家、法人公司建會1763家、分支機構建會856家,發展會員25.5萬名。

  至此,世界500強等跨國公司在華總部累計建會313家,建會率達83%﹔法人單位累計建會3843家,建會率提高到85%.

  彼時正值金融海嘯肆虐全球,世界經濟哀鴻遍野,許多外企深陷困境。

  危急時刻,中國工會展示了自身的強大力量——秉承著“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的企業工會工作原則,各級工會普遍開展了“共同約定行動”,發動職工與企業同舟共濟、共渡難關。最終,中國率先實現了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的相對平穩度過和經濟的較快復蘇。

  “中國工會與美國工會不可同日而語。”沃爾瑪中國總部公共關系總監董玉國表示,在美國,工會站在公司的對立面﹔而中國工會強調經濟發展、保障員工利益,促進建立良好的經濟環境與和諧社會。在中國市場不能套用美國市場上沃爾瑪對工會的“敵意”。

  有此感慨的,又豈止是董玉國?!

  中國工會的建會成就不僅在於驚人的總數和增長幅度,更在於其背后工運理論的完善、工作理念的深化、實踐路數的拓展

  截至2011年底,中國工會會員總數達到2.58億人,工會基層組織覆蓋單位數達到520萬家。

  如果時光回到十多年前,這樣的數據是難以想象的。

  上世紀90年代,隨著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的調整,國企改革力度的加大,以國企為主體的原有工會組織體制遭受極大沖擊,基層工會組織數和會員數大幅度下滑。

  1999年,這兩個數據降至新時期以來的歷史低點——全國基層工會組織數不足51萬個,會員僅8700萬人。

  怎麼辦?這是橫亙在眾多工會人心中的巨大問號。

  這個問號,隱含的不僅是失落,更有深沉的憂慮。

  基層工會組織和會員的流失,動搖的將是工會得以立身的根本——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判斷。

  基於此,全總審時度勢,及時調整工作重心。1999年底,全總十三屆三次主席團會議要求工會工作“五突破一加強”。其中,提出“必須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工會自身建設”,“加快新經濟組織和改制企業工會組建步伐,最大限度地把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

  隨后是一系列強有力的動作:2000年初,全總下發《2000年新建企業工會工作安排》,對新建企業各項工作提出新的工作目標﹔6月,成立新建企業工會組建工作協調領導小組﹔11月,明確把新建企業工會組建作為工會工作的“重中之重”……

(責編:陳稚瑤(實習)、申亞欣)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