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工會新聞>>熱點專題>>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最新消息

這條道路,烙著深深的“中國印”

——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探索與發展

2013年10月09日20:39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這是迄今為止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內涵最為權威的闡釋。相較之前的數個“版本”,無論是理論要點還是邏輯順序,都有不小的變化。

  時任全總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現任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曾經說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是馬克思主義工運理論和中國工會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堅持走這條道路,必須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繼續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可以想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內涵還將在漸進的累積中豐富、發展。

  以歷史的眼光打量,學習宣傳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絕不只是今年工會工作的主題

  理論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能否成為一個時代人們的價值取向乃至行為方式。

  2012年1月7日,全總十五屆六次執委會議在京閉幕,但是,涌動在工會干部胸中的理想信念之潮卻更澎湃。在這次會上,通過了《中華全國總工會關於學習宣傳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決議》。

  “《決議》出台得非常及時,非常必要,把創新的理論成果轉化為推動實踐的強大精神力量,一定會使工會工作煥發更加蓬勃的生機。”這是廣大工會干部最直接的反映。

  但在中國工會領導者們胸中翻卷的,又豈止這一角風雲?!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期以來,伴隨著中國走上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中國工會也走上一條沒有人走過、需要不斷探索和開拓的道路——面對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勞動關系的深刻變動、職工隊伍的深刻變化、國際工運格局的深刻調整,中國工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

  基於這樣的政治自覺和使命意識,中國工會順潮而動、迎難而上,在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體現工會性質的組織體制、運行機制、活動方式等方面開展了積極有益的探索,並以尋求新時期中國工會事業突破的大膽實踐,推動著工會理論的不斷發展,實現了對新時期中國工會運動認識的一次次升華,最終走出了適應時代要求、符合基本國情、體現工會性質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

(責編:陳稚瑤(實習)、申亞欣)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