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工會新聞>>熱點專題>>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最新消息

“溫暖”創舉,彰顯工會作為

——記中國工會送溫暖和幫扶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2013年10月09日20:41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與時俱進地創新實踐豐富內涵深化理論,中國工會實現了送溫暖和幫扶工作從自發到自為的飛躍

  2011年6月2日,對武漢市青山區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的工作人員來說,是一個永遠難忘的日子。

  這一天,正在湖北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來到這裡了解工會幫扶中心的工作情況。

  總書記仔細察看了每一個幫扶窗口和幫扶超市,與前來求助的下崗職工、農民工親切交談,充分肯定困難職工幫扶中心“通過自己的熱忱服務,及時把黨和政府以及工會組織的關懷送到困難職工的心坎上”,“不愧是”困難職工之家“”……整個視察活動持續42分鐘。

  這已是胡錦濤總書記第4次視察困難職工幫扶中心。之前,總書記於2006年和2007年分別視察了昆明市困難職工幫扶服務中心、葫蘆島市連山區總工會扶貧超市和天津市困難職工幫扶中心,並稱成立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是一個創舉。

  困難職工幫扶中心作為工會工作的一個陣地,5年時間裡4次迎來胡錦濤總書記的視察——這對廣大工會干部來說,是鼓舞,更是鞭策。

  事實上,回眸這些年來送溫暖幫扶工作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胡錦濤總書記每一次視察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各級工會每一次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都是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實現創新發展的新動力、新起點——

  從保障困難職工過好年、過好節發展成為經常性、多層次、多樣化的幫扶﹔

  從基本生活救助擴展到就業、就學、就醫、法律援助等全方位的幫扶﹔

  從對國有企業困難職工幫扶擴大到對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各類困難職工的幫扶﹔

  從最初隻有少數城市建有幫扶中心發展成擁有省、市、縣、鄉鎮(街道)、企業五級幫扶網絡的完整體系﹔

  ……

  創新不斷、亮點不斷,工會幫扶工作日益向更寬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推進,彰顯了工會的特色優勢,更彰顯了工會的使命自覺。

  如果說,最初中國工會開展送溫暖活動,更多的是基於職責的本能使然,那麼,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探索形成,中國工會對自身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的地位、作用認識更加清晰,最終實現了送溫暖幫扶工作從自發到自為的飛躍,並由此帶來了理論和實踐創新的豁然開朗。

  以困難職工家庭上學子女為對象的“金秋助學”活動、幫助農民工解決春運返鄉難問題的“農民工平安返鄉”、著力幫助困難職工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陽光就業行動”、針對農民工開展就業培訓、崗位援助、創業指導、維權服務、生活幫扶的“千萬農民工援助行動”和“家政服務工程”……這些在全社會都叫得響的活動,成了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最靚麗的“標簽”。

  與日趨豐富的活動載體相對應的,是中國工會對送溫暖幫扶工作理性認識的不斷深入。

  如今,送溫暖幫扶工作正往“四個拓展”推進:工作領域上,由保障困難職工家庭基本生活向促進勞動關系和諧、收入分配合理、實現體面勞動等方面拓展﹔工作對象上,由困難職工向全體職工拓展﹔工作職責上,由扶貧濟困向救助、維權、服務三位一體的綜合型幫扶拓展﹔工作方式上由向困難職工提供免費幫扶向公益性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拓展……

  這,是工會為提升送溫暖幫扶工作效能而定位的新目標,但它絕對不是最后的終點。正如20年前全總作出開展送溫暖活動的決定時,絕對不會想到,這項意在緩解“雙停”、虧損企業職工生活困難的活動,能走得這麼遠!

(責編:陳稚瑤(實習)、申亞欣)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