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創舉,彰顯工會作為
——記中國工會送溫暖和幫扶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2013年10月09日20:41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努力讓送溫暖和幫扶工作離職工近些再近些,中國工會必將融入中國特色社會管理格局中展現新的作為和風採
6月11日,四川遂寧,工會惠民幫扶中心工作人員深入鄉村走訪,把一份份醫療救助金送到困難職工家中﹔
6月14日,湖南郴州,100名特困職工領到市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發放的大病醫療救助金資助﹔
6月18日,北京,又一批下崗人員和農民工在幫扶中心參加工會組織的家政免費培訓﹔
……
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方,卻同樣的忙碌,同樣的目的——醫療互助、法律援助、就業培訓、小額貸款、愛心超市……現如今的工會送溫暖和幫扶工作,早已超越最初僅為困難職工提供幫助的層面,而是展現工會履職的一個濃縮窗口,實現了對職工的全方位服務。
在這張工會用愛與奉獻織就的幫扶網絡中,職工群眾得到的除了溫暖,還有力量﹔社會各界看到的除了感人情景,還有其背后的那份責任和信心。
事實上,從工會發起送溫暖活動之日起,便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親切關懷。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多次就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
同時,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給了工會幫扶工作堅強有力的保障。僅以中央財政撥給各級工會的專項幫扶資金為例,便從2006年的1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12.5億元,短短6年間共投入32.5億元!各地財政的投入同樣非常可觀!
以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為神聖使命,中華全國總工會的領導和各級工會干部,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送溫暖、困難幫扶工作中去。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地為職工群眾辦事、解難、分憂,在全社會一次次叫響了“有困難找工會”。
據統計,20年來,各級工會共籌集送溫暖資金400多億元,走訪困難企業163萬個(次),慰問困難職工家庭9757萬戶(次)﹔以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為平台,累計籌資近140億元,幫扶困難職工和農民工4000萬人次。
當然,成績隻屬於過去。對工會送溫暖和幫扶工作來說,創新和發展並無止境。
2011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批示,對不斷健全送溫暖機制,推進工會幫扶工作實現常態化長效化提出了明確要求。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王兆國多次明確要求,把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辦成黨和政府聯系職工群眾的窗口,把工會幫扶工作建成國家幫扶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形成功能完備、體系完整、制度健全、覆蓋全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幫扶體系,使工會送溫暖和幫扶工作進一步融入中國特色社會管理格局。”
所有這些重要指示,既蘊含著對廣大職工的深情關懷,也對工會組織寄予殷切期待,為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創新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正如全總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王玉普在全國工會送溫暖活動開展20周年和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建設10周年座談會上講話指出的,要按照工會參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要求,適應新的形勢任務,推動送溫暖和幫扶工作進一步發展,實現與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社會救助體系的有效銜接。
蘭州在40家企業設立幫扶站﹔沈陽沈北新區實現了全區46家規模以上企業工會幫扶服務站全覆蓋﹔山西在2011年底已基本完成全部企業建立幫扶站……這是各級工會努力將幫扶觸角向社區、企業延伸的實際行動,更是各級工會加速創新步伐的縮影。
努力讓送溫暖和幫扶工作離職工近些再近些,讓職工切實感到工會就在身邊、黨和政府的關懷就在身邊,中國工會必將在參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展現新的作為和風採。
今年1月,中國工會迎來了送溫暖活動開展20周年、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建設10周年。這無疑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時間節點,但對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來說,這更是一個新的起點——因為,對任何一項事業來說,永續發展才是最好的紀念!
![]() |
(責編:陳稚瑤(實習)、申亞欣) |
相關專題 |
· 熱點專題 |
全總要聞
- “一封女工來信”引出一件委員提案
-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亟待落實
- “我們對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 讓女職工“想生、敢生、能生”
- 一線代表:建立技術津貼制度,讓技高者多得
- 一場一線勞模和職工代表的“兩會夜話”
-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頒布實施以來 工會維護…
- 新時代更要發揮好職工主力軍作用
- 李玉賦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總工會界別聯組會議
- 工會界委員聚焦新業態勞動權益保障問題
全總發布會
- 全總2018年全國“兩會”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8年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
- 2018年工會“兩節”送溫暖新聞發布會實錄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
- 民生專題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
- “五一”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