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工會新聞>>熱點專題>>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數字工會

機冶建材工會1000多萬職工參與勞動競賽

2013年10月10日09:29  來源:中工網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推動7行業下發《指導意見》,工會組建和工資集體協商取得新成果

  為突出重點抓好工會組建工作,中國機冶建材工會通過及時與相關企業集團黨委溝通,提出加強工會組織建設的建議,著力破解跨地區、跨行業兼並重組大型企業集團工會組建滯后、工會弱化問題,總結推廣中國建材集團南方水泥公司等單位的經驗,推動工會的組建與企業改革同步,建會工作取得明顯實效﹔及時總結推廣"走出去"企業的成功經驗,推動中資海外企業項目普遍建立工會,推廣中材集團、中國有色集團、國機集團等海外項目規范化建會的經驗,召開海外投資企業工會工作座談會、經驗交流會,推動中資海外企業項目普遍建立工會,尤其是在勞務派遣工入會難題方面得到突破﹔重點抓好行業工會組建工作,創建以大企業為龍頭,以與大企業有供求關系的產業鏈經濟體為主要成員的行業工會聯合會。

  中國機冶建材工會多措並舉推動工資集體協商。首先是典型引路,推動大型國有企業建立工資集體協商機制,東風汽車公司建立"四項機制",全委召開現場會,交流東風公司通過工資集體協商實現職工和企業"共識、共建、共享、共贏"的經驗﹔同時與機械、建材等7個行業協會聯合下發《推進工資集體協商指導意見》,不斷擴大協商覆蓋面,總結交流山東、雲南、大連等省市推行行業工資集體協商的經驗,與河南、沈陽、石家庄等省市總工會合力推動簽訂全國首份黃金、汽車和汽車流通行業工資集體協議,推動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舉辦工資集體協商培訓班,就企業工資制度及改革概況、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和行業性集體合同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工資談判的技巧等進行培訓,推動全行業工資集體協商的制度建設。

  促委員單位100%簽協議,創建和諧勞動關系取得新成效

  為深入推動"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活動開展。中國機冶建材工會按照全總工作要求,制定下發《關於開展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建設工作的意見》,制定"全行業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建設工作三年計劃",總結武鋼集團公司工會以"干好每一天、關愛每一天、快樂每一天、創新每一天"為主要內容的創建和諧勞動關系經驗,召開了武鋼"四個每一天"現場會,向全國機械冶金建材企業發出"四不讓"承諾倡議,即"不讓一名職工子女因家庭困難上不了學,不讓一名職工及子女因家庭困難看不了病,不讓一名職工因家庭困難生活過不下去,不讓一名職工家庭出現零就業",100%的委員單位與全委簽訂創建協議。

  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基礎,中國機冶建材工會大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通過召開專家論証會、調研會,提高各級工會組織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認識﹔提煉歸納具有行業共性的企業精神、核心價值觀、經營管理理念和社會責任,制作電視短片,在全行業各企業推廣播放﹔征集企業工會以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文藝節目,在東汽集團舉行全行業企業文化建設成果展示會,進一步推動企業文化和職工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召開外商投資企業文化建設交流研討會,評選表彰外商投資企業優秀工會之友、優秀工會主席和優秀員工,注重中外企業文化融合,促進企業勞動關系和諧與企業文化建設。成立全國機械冶金建材系統職工攝影家協會,在豐富職工文化生活同時,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在做強企業發展中的強大引領作用。

  在幫扶工作機制建設方面,中國機冶建材工會及時總結企業成功經驗。近年來,萊鋼、武鋼、重鋼、上海電氣等大型國有企業,建立"幫扶基金"、"幫扶工作站",完善互助補充保險制度和幫扶體系,得到黨政支持和職工的歡迎。中國機冶建材工會抓住機會在重鋼召開全行業經驗交流會,要求企業工會以建立"幫扶基金"和"幫扶工作站"等機制為目標,實現幫扶工作的常態化、長效化,並結合產業實際制定下發《機械冶金建材系統工會推動企業建立和完善職工幫扶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導長城鋁、山東鋁等企業建立"幫扶工作站".通過開展"送溫暖"活動、"金秋助學"活動,切實解決職工實際困難。目前80%的企業委員單位已經建立起"救助維權服務"三位一體的全方位幫扶體系,實現了產業工會幫扶工作的常態化、長效化。

  在企業基層民主管理方面,中國機冶建材工會加強以職代會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工作,推動國機、中鋁、新興際華、中國有色集團等央企建制,強化職代會職能,為職工參與企業民主管理和監督營造良好氛圍。著力推動企業完善廠務公開、廠情發布、主要負責人接待和職工董事職工監事等制度,確保廣大職工在共促發展中共享成果。

  堅持"三服務"與"四個致力於",工會工作上新水平所謂堅持"三服務",就是著力於服務大局,努力促進經濟發展,穩定職工隊伍﹔著力於服務基層,深入開展技術創新活動,推動企業工會機制建設﹔著力於服務職工,不斷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切實維護職工權益。

(責編:陳稚瑤(實習)、申亞欣)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